总论 1
上编 文体发展概述 29
第一章:短篇小说概述 31
一、新世纪短篇小说的文学场域 31
二、作为主潮的底层叙事 34
三、乡土世界的三种书写模式 39
四、现代生存经验 42
五、历史的记忆与想象 46
第二章:中篇小说概述 50
一、中篇小说的文体流变 50
二、意义的深化,以“底层写作”为例 53
三、代表性作品的文本分析 58
四、先锋,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理路 61
五、大历史语境中的叙事 62
六、在话语中反思话语权力 65
七、知识分子写作 68
八、日常叙事的“陌生化” 71
第三章:长篇小说概述 75
一、“现实主义”文体的本土化进程 77
二、平稳前行——“新历史主义”文体继续发展 90
三、整合与创新——“现代主义”文体走向成熟 94
中编 专题研究 101
第一章:底层文学 103
一、“底层文学”的概念 103
二、底层文学与“底层”生存 105
二、底层文学与“表述” 110
三、底层文学的意义 112
第二章:历史反思小说 115
一、“革命”的重新想象 116
二、“苦难”历程的摹写 120
三、反思的深化 124
第三章:乡土小说 130
一、农民及其文化“身份” 131
二、乡土叙事的想象架构 133
三、乡村“浪荡子”的发现 137
四、又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 139
第四章:都市情感小说 143
一、城市化与婚恋观 143
二、白领阶层的情感生活 145
三、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 148
四、都市外来者的情感生活 149
五、普通市民的情感生活 151
六、都市情感小说的艺术特色 153
第五章:知识分子小说论 157
一、惶惑与坚守:在世俗欲望中沉浮的知识分子 158
二、审视与批判:身陷象牙之塔的知识分子 162
三、疏离与追问:个人世界与历史世界中的知识分子 165
第六章:女性小说 171
一、新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现状 172
二、新世纪女性文学的言说方式 175
三、新世纪女性文学的文化叙事 177
第七章:青春写作 182
一、80后文学的三个派别 183
二、80后文学的三大文化背景 186
三、三极分化:止步于传统意义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188
四、并非结语:后青春期的意义 192
第八章:海外华文小说 193
一、螺蛳壳里做道场:民族、人类大命题的微型书写 193
二、大洋两岸交错更替: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195
三、墙外开花墙内也香:海外小说最先揭示出人类新困境 198
四、永恒的话语诉说:女作家视野下的女性生命体验 200
五、“后文革小说”的海外崛起 201
六、借助域外文化视角,打捞被遮蔽的历史 203
第九章:小小说现象 205
一、媒体的大力倡导与积极推进 206
二、成熟、稳健、具多元化审美追求的创作群体 208
三、创作概观 209
四、局限或问题 217
下编 作家研究 219
第一章:毕飞宇 221
一、王家庄:中国乡村的民族志 222
二、重写“文革”记忆 223
三、《推拿》:日常的尊严 226
四、新的现实主义写作实践 227
第二章:刘醒龙 231
一、扩展性写作的困境与史诗性追求的突破 232
二、从现实批判到历史反思 236
三、从“精神返乡”到“超凡入圣”的精神家园建构 239
第三章:严歌苓 245
一、人性本真与超越之大爱 246
二、女人与男人的“史诗” 248
三、“逃离—隐藏”的结构模式 251
四、从“众语喧哗“到“归于平淡”,汉语表达的从容与幽默 253
第四章:方方 257
一、叙写人的生存命运 258
二、叙写人道主义 261
三、叙写人性之困 264
四、结语 267
第五章:迟子建 268
一、对白山黑水沉迷痴恋的描绘 269
二、对地域文化一往情深的抒写 271
三、对底层民众充满悲悯的关注 273
第六章:铁凝 279
一、长篇小说中的家族叙事 280
二、短篇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284
第七章:莫言 290
一、天籁之声:莫言的自由言说 290
二、语言的狂欢:莫言自由言说的艺术追求 293
三、悲悯:莫言自由言说的天地 295
第八章:贾平凹 299
一、基本写作概况 299
二、关切打工者命运的《高兴》 302
三、直击沉痛现实的《秦腔》 304
四、追问反思“文革”的《古炉》 307
第九章:苏童 311
一、观念和文体 311
二、水流云在 313
三、“身体”“器具”及意象化叙事 315
四、人称叙述 318
第十章:刘震云 321
一、生平与创作 321
二、从《一腔废话》到《手机》:新媒体批判转向 323
三、从《我叫刘跃进》到《一句顶一万句》:走向日常叙事 329
第十一章:阎连科 332
一、乡村与苦难 333
二、乌托邦魔咒 336
三、脱下军装 337
四、由“神”到“实” 339
第十二章:王安忆 341
一、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切入时代命题 342
二、抽象的寓言化写作 346
三、重视小说的物质基础,表现出古典主义的写实精神 347
新世纪小说大事年表 351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