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面对教育的不完美 1
第一辑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信仰 3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3
四通八达的教育之路需要阳光铺就 5
高中教育须从“修塔”向“建广厦”转型 8
需重视国际班热背后的信心缺失 10
拆除“围栏”,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2
讨伐封杀不如找出病因解决问题 14
薄弱学校只有发现自己才能走出薄弱 16
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彰显以人为本 18
春风来了,尚待细雨 20
教育的产业属性不是“狼” 22
愿EMBA能“豪华落尽见真淳” 25
公民意识教育始于行 27
第二辑 何以体现教育的应有价值 35
教育应让人民感到幸福 35
校训是成人之砥 38
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 40
南通一日三冠军引发的教育思考 45
“志”“业”并举方能实现职教价值 47
让幼儿教育回归公益性 49
面对“第二”考验的是人格容量 50
秉承行知精神,办为农村造血的教育 52
教育改革:让人民更幸福 56
文化精神内存于我心 59
农村寄宿校不仅仅是学习场所 63
突破薄弱环节,实现民众希望 65
质疑也是科学调查的一部分 67
第三辑 何以抵达理想的教育 71
用人民满意量一量教育改革 71
教育要靠变革和质量赢 75
开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78
教育改革关键在于变革体制 81
教育行政化是教改的最大阻碍 85
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 88
中国大学革弊反正之道 92
唯有变革才能改变留美预备学校的窘境 99
用行政问责推进教改 101
兑现改革承诺才是改善教育的可行路径 104
解放出来,回归当下 108
走出高职专业设置的围城 113
余家菊论乡村教育及国家主义乡村观的两难处境 119
第四辑 将“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131
未来高考要以人为本 131
高招应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133
教育部门应退出高招主体地位 135
高招的根本问题在于行政权力过大 138
招生公平需要专业规则做堤防 141
建立学生为本的考试招生制度 143
独女高考加分政策似乎已过保质期 146
取消鼓励类加分是给教育公平加分 148
看待高考加分要走出一刀切思维 150
打破高校招生中的固化利益链 152
自主招生应转向“专业主导” 154
交费才能招生是学术的逆淘汰 156
体育考试成绩应与升学挂钩吗? 158
第五辑 呼唤真正的大学精神 163
愿大学里多一份真诚 163
大学精神是大学学人的共同话语与责任 166
章开沅的真诚能否撬动院士终身制? 170
大学增量变革是条羊肠小道 172
香港科大的兴盛之道 176
大学章程亟须从纸上走到路上 178
中西部高校拿什么留住推免生? 180
还原西北联大历史原貌全貌 183
高校经费投入体制须细化至学科 189
大学当靠培养质量为学位“背书” 191
师范院校不改名要靠共识 193
高校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 195
行政与学术角色分离还须深化细化 197
大学价值取向应求“真”有“爱” 199
让高校学生多些自主管理 201
高校合并至今遗留四大苦果 203
西南联大离我们有多远? 206
只招党团员的院校谁敢进? 208
学术权力应回归学术 211
军队院校招生不应排斥职高 213
第六辑 教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多元评价 217
评价,要打破对分数的迷信 217
建立多元自主分类的教育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221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实践和理论的提升 223
多方评价增强“特级”教师信度 225
堵住评价中的“腐败通道”是关键 227
“工士”含金量社会来评价 229
校长容纳监督才能“大”起来 231
“取消共建生”新政需引入社会监督 233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