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上卷 3
历史在这里转折 3
历史的转折 4
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19
韩愈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38
文学散文结构范型的创立 57
韩愈与中原文化 82
附:探索韩愈与阳山的宝贵文献——邓翠萍等编著《贤令芳踪序》 92
饶宗颐先生与《韩学》 94
从赵德《文录》解读韩愈与潮州文化 97
附:杨子怡《韩潮苏海》序 100
韩愈的思想 105
韩愈的道、道统说及《五原》的写作时间 105
继承旧道统 创立新儒学 115
韩愈的民本思想 125
韩愈的经济思想 133
附: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顺宗实录》评价 141
韩愈的文学思想 147
韩愈的文气说——论韩愈的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 147
韩愈的诗论 158
韩愈的文 167
奇崛瑰怪、闳中肆外的韩文风格 167
韩文风格之成因 177
雄深雅健的柳文风格——论韩柳文风格之异同 187
平淡典要 粹金如玉——论欧阳修韩愈散文风格比较 199
韩愈《与大颠和尚三书》辨析 215
附:书《韩文阐释献疑》读后——向霍松林先生请教 225
韩愈的诗 238
退之诗题材的新开拓——无事不可写的韩愈诗 238
诗到元和体变新——论韩诗对杜诗艺术的继承与新变 239
主体意识与诗歌风格——论韩诗艺术风格的形成 252
平生尚奇伟,险语破鬼胆——韩愈的心理机制与他的诗风 259
附:别具特色的游记诗——《山石》 271
论韩愈《南山》诗对唐诗创作的新贡献 274
历代评韩诗笺述 284
韩愈轶事 295
韩愈出生考 295
贾岛诗地名“石楼”考辨——兼辨韩愈、贾岛交往 299
韩愈先祖占籍迁徙流变与韩愈里籍考 306
韩愈阳山之贬原因辨析 317
韩愈刺潮争议问题考辨 324
韩愈家世考 339
韩愈伯兄韩会与恩嫂郑夫人 339
韩愈侄孙韩湘 348
附: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 359
下卷:韩文公评述 373
引子——韩愈,历史转捩点之人物 373
砺炼淬磨,少立大志 378
崇礼重文,儒学世家 378
磨蝎之命,三岁而孤 386
兄卒韶州,泣血号天 390
中原战乱,避地江濆 403
竞艺长安,十年淬炼 411
登高望烽火,念兄韩弇 411
风云一朝会,荣登龙虎榜 417
以文会友,长安交游 422
汴徐戎幕,诗文彰显 431
从军入汴幕,结交李与张 431
彭城赴仆射,诗文得张扬 436
文士初聚会,古文日辉煌 440
洛阳山水情,凭文章自宣 446
为民请命,谪阳山令 453
风雨灵台夜,尘埃紫陌春 453
天旱人饥状,为民谪阳山 458
贤哉阳山令,大笔写《五原》 464
鲠阻郴州馆,遇赦归江陵 469
名重谤毁,挈挈而东 478
避语陷阱,东都教授 478
诗文星璀璨,儒学倡道统 483
都官强项令,权豪势要惧 493
任京官时上时下,《进学解》耸动权臣 499
从职方员外,到三为博士 499
从《进学解》,到史馆修撰 504
顶风冒险,主战淮西 513
力断平蔡,建功军旅 520
敌我势明鉴,力断平淮西 520
全力平淮西,单骑入汴州 522
韩愈夜论兵,淮西获大捷 525
皇帝钦圣命,韩愈撰碑文 529
谏迎佛骨,再贬岭南 534
辟佛抑道,谏迎佛骨 534
恋阙想家,雪拥蓝关 541
潮州驱鳄,为民除害 547
量移刺袁州,孙滂竟夭死 553
途次层峰驿,商南哭小女 556
勇夺三军帅,晚年豪气存 560
长育人才,教育为先 560
为平河北乱,冒死闯军营 562
权臣明争暗斗,韩愈宦海沉浮 568
豪气贯长虹,魂归河阳墓 571
主要参考书目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