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综合交通运输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1
1.1 国外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基本趋势 1
1.1.1 德国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 2
1.1.2 美国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 4
1.1.3 国外磁浮交通发展 7
1.2 国外综合运输体系经验总结 10
1.2.1 坚持“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11
1.2.2 建立综合运输管理制度 11
1.2.3 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12
1.2.4 交通信息资源服务 13
第2章 综合运输的基本理论框架 14
2.1 综合交通运输的概念内涵 14
2.1.1 交通运输有关概念的界定 14
2.1.2 综合交通运输的概念 15
2.2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内容 16
2.2.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 16
2.2.2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16
2.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18
2.3.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 19
2.3.2 基于不同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原则 19
2.4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重点 21
2.4.1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发展重点 21
2.4.2 客货运输系统的发展重点 22
2.4.3 运输服务系统的发展重点 23
2.4.4 运输管理体制及支持系统的发展重点 23
第3章 基于速度与技术先进性的磁浮交通优势分析 25
3.1 研究问题 25
3.1.1 现实问题 25
3.1.2 理论问题 26
3.2 理论分析 28
3.2.1 运输产品属性 28
3.2.2 运输技术推动 32
第4章 基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磁浮交通优势分析 37
4.1 研究问题 37
4.1.1 现实问题 37
4.1.2 理论问题 39
4.2 理论分析 39
4.2.1 交通可持续发展 39
4.2.2 交通外部性理论 41
4.3 方法模型 42
4.3.1 方法过程 42
4.3.2 模型构建 43
第5章 磁浮交通体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2
5.1 磁浮交通与环境 52
5.1.1 磁浮列车及其特点 52
5.1.2 磁浮交通与环境保护关系 53
5.1.3 磁浮交通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4
5.2 交通方式污染环境而产生的外部成本问题 54
5.3 机会成本理论、方法及应用简介 55
5.3.1 机会成本的理论基础 55
5.3.2 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 56
5.4 国外交通运输外部成本计算资料简介 58
第6章 基于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磁浮交通适应性研究 61
6.1 研究问题 61
6.1.1 现实问题 61
6.1.2 理论问题 62
6.2 理论分析 62
6.2.1 适应性理论 62
6.2.2 因果性分析 64
6.3 方法模型 65
6.3.1 分析方法 65
6.3.2 模型构建 65
第7章 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比较分析 72
7.1 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文献综述 72
7.1.1 国外效益评价研究与应用综述 72
7.1.2 国内效益评价研究与应用综述 77
7.1.3 轨道交通项目效益评价综述 79
7.1.4 国内外研究总结 82
7.2 磁浮较轮轨所具有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84
7.2.1 克服了提速的主要障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84
7.2.2 能耗低 84
7.2.3 噪声小 84
7.2.4 加速快,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 85
7.2.5 安全性及舒适性好 85
7.2.6 维护少及费用低 85
7.3 京津间轮轨交通与磁浮交通运营成本比对 85
7.3.1 轮轨交通 86
7.3.2 磁浮交通 89
7.3.3 结论 91
7.4 环境影响 91
7.4.1 轮轨系统与磁浮系统电磁影响的比较分析 91
7.4.2 能耗方面 94
7.4.3 噪声及震动方面 95
7.5 土地占用 96
7.6 机电设备国产化 97
第8章 磁浮交通体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00
8.1 磁浮列车技术发展现状 101
8.1.1 主要国家研究和应用现状 101
8.1.2 国外磁浮规划项目 102
8.2 发展磁浮交通体系的理论挑战 103
8.2.1 造价问题 103
8.2.2 兼容问题 104
8.2.3 建设时机选择问题 105
8.2.4 安全性问题 106
8.2.5 国际合作与本土化生产问题 107
8.3 磁浮交通体系实践过程中的挑战 108
8.3.1 磁浮列车在我国的实践过程 108
8.3.2 磁浮交通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111
第9章 磁浮交通在我国运输业发展中的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方案 114
9.1 建设和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重大意义 114
9.1.1 高速磁浮技术的发展关乎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14
9.1.2 磁浮交通系统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交通运输需求 116
9.1.3 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18
9.1.4 磁浮交通可以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 120
9.2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121
9.2.1 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2
9.2.2 促进磁浮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123
9.2.3 促进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5
9.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6
9.3.1 国家对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尚缺乏明确的规划 126
9.3.2 分散管理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不利于磁浮交通发展 127
9.3.3 科技投入、管理和应用体制难以为磁浮交通提供保障 128
9.4 实现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学发展的实施方案 129
9.4.1 加快推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 129
9.4.2 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政府规划和国家交通发展政策 130
9.4.3 合理地规划设计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方案 131
9.4.4 适时推动磁浮交通系统的国产化和产业化 132
9.5 实现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学发展的配套措施 134
9.5.1 拓展磁浮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投融资渠道 134
9.5.2 推动相关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135
9.5.3 促进磁浮技术符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道路 136
9.5.4 为磁浮交通系统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 137
第10章 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磁浮交通 139
10.1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概况 139
10.1.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网络 139
10.1.2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 141
10.1.3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评价 143
10.2 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的发展概况 144
10.2.1 高速磁浮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44
10.2.2 高速磁浮交通的优劣势 146
10.2.3 高速磁浮交通对我国交通行业的影响 150
10.3 我国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的必要性分析 153
10.3.1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运输供需紧张的重要途径 153
10.3.2 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有利于更好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153
10.3.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扩散及增值效应有利于产业优化 154
10.3.4 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由之路 155
10.4 磁浮交通网络与综合交通网络的整合研究 155
10.4.1 综合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关系研究 156
10.4.2 磁浮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158
10.4.3 磁浮交通与综合交通系统的融合 161
10.4.4 高速磁浮交通在我国综合交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165
10.4.5 未来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网络 165
第11章 综合运输体系中磁浮交通的分工与合作 169
11.1 研究问题 169
11.1.1 现实问题 169
11.1.2 理论问题 170
11.1.3 本章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174
11.2 理论分析 174
11.2.1 综合运输理论 174
11.2.2 技术路径依赖 176
11.3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关系的演进 180
11.3.1 各交通方式的依次发展 180
11.3.2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阶段 181
11.4 磁浮交通方式分工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 181
11.4.1 问题提出 182
11.4.2 运输技术变迁的复制动态模型 183
11.4.3 模型的应用:以德国和中国的磁浮交通发展为例 188
第12章 磁浮交通体系的企业组织与市场空间 196
12.1 组织理论的文献综述 196
12.1.1 传统组织理论 197
12.1.2 行为组织理论 197
12.1.3 现代组织理论 198
12.2 交通运输市场概述 199
12.2.1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199
12.2.2 磁浮交通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现实定位 200
12.2.3 经济活动空间、消费空间、人口与运输 201
12.2.4 既有各种运输方式优劣简析 202
12.3 国外铁路客运公司组织结构模式及特点 203
12.3.1 加拿大VIA 204
12.3.2 德国ICE 204
12.3.3 日本新干线 205
12.3.4 国外铁路客运公司组织结构模式的启示 207
12.4 企业组织模式及运用 207
12.4.1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纵向解体趋势 207
12.4.2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网络化内涵 209
12.4.3 磁浮交通企业纵向一体化选择的合理性 211
12.4.4 磁浮交通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 211
12.5 磁浮交通企业盈利模式 213
12.5.1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融资的经济学分析 213
12.5.2 香港地铁的融资及盈利模式 214
12.5.3 磁浮运输企业盈利模式建议 215
12.5.4 国外铁路客运公司营销策略 215
第13章 磁浮交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与政策导向 224
13.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
13.1.1 政府与市场在磁浮交通中的局限性 225
13.1.2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 225
13.1.3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226
13.2 政府作用 226
13.2.1 计划和规范土地的使用 227
13.2.2 规划磁浮交通基础设施 227
13.2.3 建设和管理交通基础设施 228
13.2.4 管理经营者 228
13.3 政策导向 230
13.3.1 磁浮交通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230
13.3.2 磁浮交通的政策导向的指导思想 230
13.3.3 磁浮交通发展的具体政策 231
第14章 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与政策框架 236
14.1 我国磁浮交通的基本国情 237
14.1.1 我国磁浮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237
14.1.2 我国磁浮交通中问题的根源 238
14.2 国外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 239
14.2.1 国外磁浮交通体系管理体制概述 239
14.2.2 国外磁浮交通体系管理体制的特点 239
14.2.3 国外磁浮交通的政策概述 240
14.3 我国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 241
14.3.1 我国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的目标 241
14.3.2 我国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的思想 241
14.3.3 我国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的特点 242
14.3.4 我国磁浮交通体系的管理体制的任务 242
14.4 我国磁浮交通的政策框架 243
14.4.1 我国磁浮交通政策的目标 243
14.4.2 我国磁浮交通政策的总体思想 243
14.4.3 我国磁浮交通政策的基本架构 244
14.4.4 我国磁浮交通体系政策的框架体系 244
第15章 研究报告总结 247
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