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世界的发展动向与巨大理论 3
第一章 世界发展史概要 3
1.1工业革命在经济史上的意义 3
1.2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 6
第二章 增长与分配:库兹涅茨假说在政治上的误用 17
2.1卡多尔假说 17
2.2库兹涅茨(Kuznets)假说 18
2.3增长与分配的悖论 20
第三章 巨大理论的挫折与挑战 31
3.1巨大理论的终结 31
3.2为巨大理论而进行的挑战 35
3.3新千年文献与资本主义类型 36
3.4古典欧洲中心主义和修正欧洲中心主义 39
3.5根源性世界主义 43
3.6弗兰克《白银资本》的贡献与谬误 45
第四章 艾森汉斯(Elsenhans)的悖论(paradox) 54
4.1资本主义与大众市场 54
4.2大众市场与阶级斗争 56
4.3艾森汉斯理论的背景与进展 57
4.4对马克斯·韦伯的批判 63
第二篇 资本主义的起源 69
第五章 世界经济的构成 69
5.1世界体系论与中村哲 69
5.2世界史的基本规律 72
第六章 资本主义过渡的偶然性 75
6.1走向资本主义的漫长征程 75
6.2 16世纪欧洲崛起的原因和意义 77
6.3商业资本的逻辑与机械的逻辑 83
6.4封建制的特殊性 89
6.5欧洲的再封建化倾向(Refeudalisation) 92
第七章 原始积累的理论与实际 96
7.1“原始积累”之谜 96
7.2原始积累时期的历史实际 99
7.3积累的强制情况 104
7.4大爆久雄和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 106
7.5重商主义与原始积累 108
第八章 英国资本主义的出现过程 114
8.1阶级均衡的开始 114
8.2圈地运动与济贫法的真相 115
8.3阶级矛盾的复合性 118
8.4对工业革命成说的批判 122
8.5农业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124
8.6大众市场的形成与工业革命 126
第三篇 世界经济的分化 139
第九章 工业革命的扩散与欧洲的分化 139
9.1边缘化压力及应对 139
9.2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挫折 141
9.3 19世纪后发工业化的阶级形势 144
9.4俄国的曲折 149
9.5美国的超越发展 155
第十章 发展与低发展的分水岭 160
10.1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关系 160
10.2边缘地带原材料生产专业化 164
10.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渗透 166
10.4边缘地带的反抗 168
第十一章 帝国主义与大萧条 170
11.1英国的退步与德、美的超越 170
11.2殖民地扩张的社会原因 173
11.3在中心地带的民族主义的强化 174
11.4殖民地争夺战和经济民族主义 175
11.5社会性帝国主义 182
第十二章 大萧条与法西斯主义 185
12.1对大萧条的成说 185
12.2消费过低倾向的政治社会性背景 187
12.3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工人运动 189
12.4欧洲工人运动的分裂 190
12.5美国大萧条的蔓延 192
12.6大萧条的扩散 194
12.7法西斯主义的萌芽 197
12.8大萧条与边缘地带 199
12.9从属理论与民族解放运动 201
第四篇 边缘地带的分化 210
第十三章 科层制度发达社会的起源 210
13.1国家阶级与边缘阶层 210
13.2租金与结构异质性 211
13.3自我特权化倾向与强制合法化倾向 217
13.4科层制度发达社会与国际关系 219
第十四章 科层制度发达社会的多样性 222
14.1非资本主义发展路线(Noncapitalistic Way of Development) 222
14.2食利国家(Rentier State) 226
14.3黑非洲的混沌 227
第十五章 拉丁美洲的发展——低发展的变态 232
15.1失败的发展战略的共同坟墓 232
15.2收入不平等的历史性根源 234
15.3自由主义的寡头政治 235
15.4进口替代化与平民主义 237
15.5进口替代化的挫折 239
15.6新自由主义与新平民主义 243
15.7展望拉丁美洲的发展 246
第十六章 拉丁美洲与东亚的比较 250
16.1国家租金的特殊受惠者:韩国与中国台湾 250
16.2土地改革前后的国内外阶级形势 251
16.3成功的发展战略摇篮 253
16.4东亚划时代的/拉丁美洲零星的转折点 255
16.5殖民地开发论的逻辑飞跃与中村哲的局限 259
16.6世界体系论与东亚 261
结语 264
参考文献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