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体制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米正华,李燕凌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083946
  • 页数:173 页
图书介绍:本专著根据党的十六大以来确立的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社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主体结构残缺、权力配置不合理、管理权责职能不清、管理方式简单等诸多问题,在全面审视行政体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社会管理的生态与环境、农村社会管理的权力体制、农村社会管理职能、农村社会管理组织等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书在三个方面形成了重要的特色:其一,以行政体制为视角,拓展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视野,并认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之关键在于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为农村社会管理释放更大的权力与作用空间。其二,用管理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农村社会管理系统中的三大平衡关系,认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深深植根于它所处的各种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条件,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质在于准确把握其中的各种动态平衡关系。其三,以解构主义思维,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农村社会管理中权力运行体制、组织体制、以及农村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的基本理论、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创新的路径。这些探索,对深化农村社会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的缘起 1

1.1.1 科学发展 2

1.1.2 和谐社会 2

1.1.3 社会主义新农村 3

1.2 行政体制与社会管理体制 4

1.2.1 体制与行政体制 4

1.2.2 社会管理体制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7

1.2.3 行政体制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关系 8

1.3 既往研究概略 10

1.3.1 农村社会管理界定 10

1.3.2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12

1.3.3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主要困境 13

1.3.4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 18

1.3.5 农村社会管理的相关对策研究 22

1.3.6 一些其他热点问题 26

1.4 本书基本框架与内容 27

第2章 农村社会管理的生态与环境 30

2.1 社会管理系统中的生态平衡 30

2.1.1 管理环境与生态 30

2.1.2 管理与环境的平衡理论 36

2.1.3 社会管理系统中的三大平衡关系 39

2.2 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生态与环境:现状与问题 42

2.2.1 大变革的时代 42

2.2.2 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与文化条件 45

2.2.3 农村社会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55

2.3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构建需要回应的问题 59

2.3.1 国外社会管理体制模式的有效性 60

2.3.2 公平还是效率 62

2.3.3 组织体制的选择 63

第3章 农村社会管理的权力体制创新 66

3.1 社会管理权力生成 66

3.1.1 权力面面观 66

3.1.2 权力或社会管理权力生成的过程 70

3.1.3 社会管理权力构成要素 77

3.2 多元化的农村社会管理权力结构 80

3.2.1 逐渐弱化的“集权主义” 80

3.2.2 权力多中心趋势与社会管理权力的回归 83

3.2.3 国家、市场、社会与个人的农村社会管理权力网络 87

3.3 农村社会管理权力体制创新的三个关键问题 89

3.3.1 释放权力空间 90

3.3.2 培育权力主体 93

3.3.3 规范权力运行 95

第4章 农村社会管理职能创新 98

4.1 行政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 98

4.1.1 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系 98

4.1.2 社会管理职能的特性 103

4.1.3 由行政管理职能走向社会管理职能 104

4.2 农村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的理论基础 110

4.2.1 西方社会管理职能确定的经验与启示 110

4.2.2 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职能确定的主要因素 116

4.3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职能的内容创新 121

4.3.1 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与政策体系 121

4.3.2 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与社会服务 124

第5章 农村社会管理组织创新 133

5.1 农村社会管理组织释义 133

5.1.1 作为行动主体的社会管理组织 133

5.1.2 农村社会管理组织的规定性 138

5.1.3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格局 142

5.2 农村社会管理组织的结构途径 145

5.2.1 两种基本的组织模型 145

5.2.2 官僚制结构途径的经验与启示 150

5.3 农村社会管理组织创新的策略 155

5.3.1 互动型的结构 155

5.3.2 网络状的结构 158

5.3.3 弹性化的结构 162

参考文献 165

后记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