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3
第一章 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3
一、从“创新”一词的英汉翻译说起 3
二、熊彼特的创新概念 5
三、创新理论的发展 11
四、德鲁克对创新的发展 13
五、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14
六、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15
第二章 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18
一、各国鼓励创新的主要做法 18
二、各国创新政策的借鉴意义 21
第二部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5
第三章 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5
一、自主创新的提出及配套政策的出台 25
二、十六字方针及其内涵 27
三、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28
四、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靠自己” 30
五、技术创新不能依赖“纯引进” 32
六、技术创新不能单靠“纯国产” 32
七、自主创新的三种形式 33
八、根据实际选择自主创新的组合 35
九、自主创新的障碍 36
第四章 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 38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38
二、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39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约因素 41
第三部分 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基 47
第五章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47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提出 47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48
三、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 49
四、区域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50
第六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富民强省新山东 52
一、从经济大省到富民强省需要自主创新 52
二、自主创新在山东的开展及其成果 55
第七章 财政双管齐下 支持自主创新 90
一、制定新产品财政扶持政策 90
二、制定高新技术产业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91
三、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 92
四、制定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政策 93
五、制定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资金政策 93
六、启动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 94
七、专项资助博士后自主创新 95
八、推出山东省首批自主创新产品,并实行政府首购 95
第四部分 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101
第八章 强化自主创新 实现升级和跨越 101
一、济南市:加快自主创新,将省城建设成创新型城市 101
二、青岛市:搭建“四个10”创新体系,引领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 113
三、淄博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5
四、枣庄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130
五、东营市:开发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努力打造一流大学科技园 132
六、烟台市:自主创新强化支撑,重点突破引领发展 136
七、潍坊市:突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38
八、济宁市:以推进自主创新为主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 144
九、泰安市: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146
十、威海市: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年”,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49
十一、日照市: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培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53
十二、莱芜市:抓重点求突破,创新强市 155
十三、临沂市:创新机制,拓展思路,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159
十四、德州市:抓优势,建平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163
十五、聊城市: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支撑“江北水城”经济发展 166
十六、滨州市: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168
十七、菏泽市:积极构建企业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71
第九章 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 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74
一、济南高新区:合力打造创新发展平台,促进高新区科学发展 175
二、青岛高新区:创新引领,积极作为,科学推动青岛高新区开发建设 177
三、淄博高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特色产业创新园区 179
四、潍坊高新区: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强势膨胀 182
五、威海火炬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提升特色产业层次和规模 185
六、枣庄高新区:集群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188
七、东营高新区:发展高端产业,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190
八、烟台高新区:科学规划,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192
九、济宁高新区: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高技园区 194
十、泰安高新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项目 199
十一、莱芜高新区:强化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201
十二、临沂高新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园区快崛起 204
十三、即墨高新区:围绕定位谋求发展,五大措施支持创新 205
十四、禹城高新区:推进自主创新,争创知名品牌 206
参考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