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起点和历史必然性 24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起点 24
第二节 “三个再认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新的认识起点 3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必然结果 45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脉络 5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资料准备 5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 63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续篇 71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 81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的重大理论意义 89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延展 9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生成 98
第二节 哲学基础及其与逻辑起点的必然联系 11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延展 12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深化 13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3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 14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47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50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154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 157
第七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在其他领域的展开 162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 165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量主体 165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利益主体 173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评价主体 183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19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认识论基础 19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群众基础 19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生长点 202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主体条件 211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文化条件 215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2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220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形态 2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新探索 241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和开放性 248
后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