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亚里士多德的遗产 3
(一)亚里士多德与漫步学派 4
(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发现、编辑、分类和流传 24
(三)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历代评注——从希腊化时期到文艺复兴 52
二、古代评注者视野中的《范畴篇》 70
《范畴篇》 105
第一章 107
第二章 107
第三章 108
第四章 108
第五章 109
第六章 114
第七章 118
第八章 124
第九章 130
第十章 130
第十一章 136
第十二章 137
第十三章 138
第十四章 139
第十五章 140
《范畴篇》笺释 141
第一章 143
第二章 163
第三章 187
第四章 201
第五章 229
第六章 299
第七章 336
第八章 402
第九章 463
第十章 479
第十一章 502
第十二章 514
第十三章 526
第十四章 537
第十五章 548
附录一 珀尔菲琉斯的《导论》:导论或五谓词 553
一、论属 554
二、论种 556
三、论种差 560
四、论固有属性 564
五、论偶性 564
六、论五个谓词的共同特征 565
七、论属和种差的共同特征 565
八、论属和种差的区别 566
九、论属和种的共同特征 567
十、论属和种的区别 567
十一、论属和固有属性的共同特征 568
十二、论属和固有属性的区别 568
十三、论属和偶性的共同特征 569
十四、论属和偶性的区别 569
十五、论种差和种的共同特征 570
十六、论种差和种的区别 570
十七、论种差和固有属性的共同特征 571
十八、论固有属性和种差的区别 571
十九、论种差和偶性的共同特征 572
二十、论种差和偶性的区别 572
二十一、论种和固有属性的共同特征 573
二十二、论种和固有属性的区别 573
二十三、论种和偶性的共同特征 573
二十四、论种和偶性的区别 574
二十五、论固有属性和不可分偶性的共同特征 574
二十六、论固有属性和不可分偶性的区别 575
附录二 希—汉术语索引表 576
附录三 希腊人名表 598
参考文献 602
后记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