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教政策的调整 1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文教政策 2
一、三国当权者的教育追求 2
二、三国崇儒文教政策的恢复 6
第二节 两晋的文教政策 14
一、西晋崇儒文教政策由盛转衰 14
二、东晋崇儒文教政策的失控 20
第三节 南朝的文教政策 26
一、重教贵学倾向的重新抬头 26
二、教育思潮多元化的流行 32
第四节 十六国和北朝的文教政策 35
一、十六国的汉化文教政策 35
二、北朝的汉化文教政策 42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教育体制的变革 51
第一节 儒学教育多元格局的形成 52
一、曹魏太学的恢复和整顿 52
二、西晋国子学的创立 56
三、东晋南北朝太学与国子学的地位转换 59
四、北魏中央官学的多样化 6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专科教育的兴起 64
一、专科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64
二、专科教育的内容 66
三、专科教育的特点 73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学制度的确立 75
一、地方教育发展的动力 75
二、北魏郡国学制的确立 80
第四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渐趋独立 87
一、太常兼管制 87
二、国子祭酒实际作用的转换 89
三、北齐国子寺的建立 9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私学的昌盛 93
第一节 私人讲学的多向发展 94
一、绵延不绝的私人讲学之风 94
二、私人办学的多元格局 98
三、私学大师的追求 102
第二节 家族教育异军突起 106
一、家族教育兴起的原因 106
二、家风培养 111
三、家学传承 116
第三节 宗教教育的立足与蔓延 122
一、佛教教育的开展 122
二、道教教育的开展 127
三、宗教教育对学校制度的影响 131
第四节 南朝学馆 135
一、学馆的性质与类型 135
二、学馆盛行的原因 138
三、南朝学馆的意义 14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宫廷教育 14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太子保傅制度 145
一、魏晋太子保傅制度 145
二、南北朝太子保傅制度 150
三、选硕学鸿儒充任师傅 153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皇子教育 158
一、太子的讲学与释奠 158
二、治国之才培养 162
三、安民之德培养 16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 172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 172
一、九品中正制的创设 172
二、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制度化 178
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维持 186
第二节 察举制 195
一、魏晋的察举制 195
二、南北朝的察举制 204
三、考试环节在察举制中的加强 211
第六章 玄学教育思潮 214
第一节 玄学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214
一、玄学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14
二、玄学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217
三、玄学教育思潮的影响 224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教育思想 227
一、因性自然的教育观 228
二、绝圣弃智的文化教育观 233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36
四、寻言观意、得意忘言的教学主张 238
第三节 阮籍、嵇康的教育思想 242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观 244
二、绝学弃智的文化教育观 249
三、“任自然”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252
四、寄言广意、得意忘言的教学主张 255
五、养生教育思想 259
六、音乐教育思想 261
第四节 向秀、郭象的教育思想 263
一、名教即自然的教育观 264
二、绝圣弃智、绝学弃教的文化教育观 268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71
四、寄言出意、存意忘言的教学主张 276
第七章 佛教教育思想 279
第一节 佛教教育的传入与发展 280
一、佛教教育在魏晋南北朝的扩展 280
二、佛教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 283
第二节 牟子的教育思想 293
一、教人学佛、信佛、成佛 295
二、兼采儒道以明佛理 299
三、论沙门规戒 302
第三节 康僧会的教育思想 307
一、以佛明法,正心治国 308
二、习小乘兼取大乘 310
第四节 道安的教育思想 313
一、依国主、广教化的教育宗旨 314
二、融合禅学、般若学的教育内容 315
三、制定僧尼规范,统一寺规 316
第五节 慧远的教育思想 318
一、体极、往生净土的教育宗旨 319
二、出世主义人生观 320
三、沙门不敬帝王论 321
四、念佛三昧修行法 323
第八章 道教教育思想 325
第一节 《太平经》的教育思想 325
一、“闻天下要道”的教育作用 326
二、“由贤人而得道成仙”的培养目标 331
三、囊括自然、社会和神学知识的教育内容 332
四、力学、精读、渐进和因情立教的教学原则 334
五、志道、明德、自律、静思和迁善的道德教育 338
第二节 葛洪的教育思想 342
一、擢才与兴教 342
二、养生与治世 344
三、内养与外求 345
四、学道与守真 346
五、精一与兼修 347
六、自修与求师 348
第三节 寇谦之的教育思想 352
一、并教生民,佐国扶命 353
二、专以礼度为首,加以服食闭炼 354
三、明自渐之深,务简贤授明 357
第四节 陶弘景的教育思想 360
一、学道、成仙与长生 361
二、立志、勤奋与善择其师 363
第九章 儒家教育思想 366
第一节 刘劭的教育思想 366
一、“夫学,所以成材也” 367
二、“兼材之人,以德为目” 369
三、“八观”、“五视” 372
第二节 傅玄的教育思想 375
一、尊儒尚学 375
二、因人之善,攻人之恶 377
三、行礼义之教 380
四、重实事,求实效 382
第三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384
一、中庸之人,不教不知 384
二、教子婴孩,勿失时机 388
三、德艺周厚 391
四、虚心勤奋,多知明达 395
结语 400
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 402
参考文献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