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方案——新时代的“文字革命” 1
文字——人类最重要的语言辅助工具 1
繁难文字改革 1
汉字简化三大原则 3
“简体字”贴合实际 4
主流文化之外的俗体字成为首选 5
数易其稿 6
让汉字学习不再难 8
总结创造简化字的方法和经验 9
细说简化字的八种类型 9
着重讲述形声、偏旁及假借字问题 10
汉语拼音方案——实现语言的国际接轨 12
汉字拼音化的大胆尝试 12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2
从中国标准发展为国际标准 14
新形势下的新调整 15
汉语拼音方案内容 16
声母 16
韵母 17
声调 19
皇皇巨著《辞海》——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 20
几代学人千锤百炼的结晶 20
近100年来的文化常青树 20
编纂历程:10年一修的方针 21
1936年版累计销量超过100万部 22
1957年版在平稳中有突破 24
1979年版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25
新世纪:从文化政治到文化生意的重要转变 25
敢于负责、勇于坚持的夏征农老人 26
一丝不苟、字斟句酌的“辞海精神” 27
世界上最年长的大型辞书主编 2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28
悠久的辞书编纂历史 29
《辞源》与《辞海》各有千秋 29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32
保护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重要文明成果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32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要求切实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34
中华古籍再生性保护计划 35
开展古籍普查、试点工作 35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36
1000多万元专项建设经费 38
古籍保护实验室 38
高标准的图书馆 40
国家大剧院——让艺术走近每一个人 42
国家的最高艺术表演场所 42
国家大剧院落成 42
国家大剧院六大工程亮点 43
“巨蛋”揭壳 44
歌剧院——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 45
音乐厅——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46
戏剧场——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 46
打造低价的“人民大剧院” 47
让普通百姓走进大剧院 47
高质量艺术文化的普及 48
《中华大典》——开创全面整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壮举 50
《中华大典》:中国类书之冠 50
古籍编纂力求精益求精 50
荫泽后世传记录 51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程 51
集中国古典文化之大成 52
华夏泱泱国学之大观 52
《中华大典》24典主要内容 53
中国历代汉文字古籍鸿篇巨制 56
享誉后世的大型类书 56
《四库全书》饱经沧桑 57
《赵城金藏》修复历时近17年 58
“211”和“985”工程——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 60
高等教育领域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 60
指导思想 60
“211工程”——集中力量办一批重点高校 61
“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62
“211工程”和“985工程”成效显著 63
“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创新平台 64
“211工程”带头示范作用 65
建设目标 65
10余年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66
“985工程”实践进入前所未有的阶段 68
“九校联盟”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68
“九校联盟”开启人才培养新局面 70
“九校联盟”立意创世界一流大学 70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中国古代文明的科学依据 72
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学标尺 72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介 72
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背景 73
确立中国5000年历史的重要支柱 74
中华民族的探源工程 75
夏商周断代工程立项过程 76
《夏商周年表》 77
填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空白 78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影响 79
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80
《夏商周年表》使中国“信史”上溯了1200多年 80
农村文化普及工程——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82
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重大实践 82
新农村建设伟大设想 82
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83
政府推动让文化惠泽民生 86
广播电视由“村村通”走向“户户通” 87
电影放映工程:坐在家门口看大片 88
农家书屋:搭起农民“悦”读平台 90
群众“文化走亲”凝聚民间文化力量 91
“文化走亲”活动兴文化、动人心 91
“文化走亲”走活新文化 92
清史编纂工程——留下宝贵的历史遗存 94
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的传世之作 94
纂修工程启动 94
《清史》体裁体例确定 95
全国专家贡献才智 97
清史三大看点 98
看点一——创造全新的历史叙述方式 99
看点二——2000万件档案文献成为研究清史基础 100
看点三——翻开清史看天津 101
历史的魅力归根结底是文化的魅力 102
历史的精神力量 102
历史的道德魅力 103
历史的智慧养料 104
创新离不开历史的积累 104
上海世界博览会——向世界展现活力、和谐的中国 106
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盛会 106
世博会:从经济到文化艺术 106
注册类世博会:全球最高级别博览会 107
中国举办世博会意义重大 108
展示中国,沟通世界 108
上海世博会概况 109
会徽与吉祥物 110
上海世博会之最 111
中国馆:“创新”与“融合”的交响 113
中国国家馆 113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译 114
中国特色的体现与创造 116
时代精神的彰显与弘扬 117
北京故宫百年大修——以古复古,重现盛世华彩 118
从皇权象征到传统文化的化身 118
北京故宫概况 118
故宫大事记 120
故宫整体维修是国之大事 121
尊重历史、恢复原貌的百年大修计划 122
武英殿——故宫大修的“试点”工程 123
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历经6年 125
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26
北京故宫:汉族建筑之精华 127
传统工艺的延续和保持 127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留住百姓生活的智慧 129
一项艰巨的文化建设基础性工作 129
建立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档案库 129
积极稳妥地开展“保护工程”试点工作 130
试点工作的要求 132
上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践与启示 133
焦点一:地域特色与试点项目 134
焦点二:价值、濒危与抢救 135
焦点三:启示建议 137
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职责 137
社会现代化进程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138
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与传承性共存 138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现代一流的文化展示平台 140
再续“高山流水”,走进“现代琴台” 140
奏响知音古韵的大剧院和音乐厅 140
结合知音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公园” 141
环保与景观兼顾的文化区建设 143
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143
生态策略巧妙保护环境 144
孔子学院——阐释中国哲学,传播中国文化 145
打造汉语教学品牌,推广汉语文化 145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 145
平均4天建立一所孔子学院 146
快速发展,规模初具 147
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148
世界各国汉语学习需求急剧增长 148
教材和教师是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 149
像孔子那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50
文化传播是扩大一国影响力最有效的方式 153
孔子远行,天下和平 153
推广本民族语言,各国政府都在行动 15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 156
靠身口相传延续的“活”的文化遗产 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保护 157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157
昆曲成为首批世界非遗项目 158
芜湖铁画 158
凤阳花鼓 160
侗族大歌 160
保护文化遗产,守住民族之魂 161
在人类文化中的意义 161
正视矛盾,迎接挑战 162
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 164
古代沟通中西方的商路 164
“丝绸之路”来历 164
古代丝绸之路简介 165
丝路意义 166
让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 166
打破古“丝绸之路”交通瓶颈 167
我国“复兴丝绸之路”计划主要内容 168
极大促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互补 169
复兴丝绸之路意义非凡 170
新陆桥,旧陆桥 171
前景美好 172
安定各国的能源之路 174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175
美轮美奂的超级工程 175
上篇:灿烂文明回顾 175
下篇:辉煌时代展望 176
奥运会开幕式超级工程揭秘 177
让人惊奇的四大创意 177
设备均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 179
开幕式融合了古今的伟大科技发明 180
造纸术:一切纸制品的创造者 180
活字印刷术:革命性的创新 181
LED:电子世界中的“英雄” 182
古生物化石科学考察——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184
古生物化石简介 184
古生物化石的产生条件及其价值 184
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 185
与文物的区别 186
古生物化石研究成果 187
贵州关岭生物群研究取得新突破 187
酒泉考古新发现——中国始祖鸟化石重现其身 188
宁夏古生物化石揭秘黄土高原6千万年前全是湖水 189
古生物化石亟需保护 190
保护现状 190
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内容 191
加强管理的保护措施 192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194
全面提升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194
文化创新面面俱到 194
逐步完善文化创新体系 195
首批创新工程项目 196
苏州市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 196
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197
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 198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优化建设项目 199
上海数字文化家园:东方社区信息苑 200
区域文化联动项目 201
创新工程相关新技术、新概念 20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203
何谓产权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