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福寿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2642455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逻辑主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历史,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探索规律的科学态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头 1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5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思想转变历程 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 16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7

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学说 23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 25

一、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5

二、从来不把自己创立的理论当作“绝对真理” 29

三、要以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体系 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 34

第一节 近代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 34

一、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历史局限 35

二、地主阶级的自救举措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39

三、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不适合中国 41

第二节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入 53

一、新文化运动营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文化氛围 53

二、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57

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规模传播 5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62

一、马克思主义在同各种思潮斗争中前行 62

二、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68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6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展开 73

第一节 国民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73

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74

二、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起 75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80

第二节 土地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实践 87

一、“八七”会议的召开与革命的转变 87

二、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与理论 88

三、三次“左”倾错误与土地革命的曲折 92

第三节 革命的转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97

一、长征初期的失利与遵义会议的召开 97

二、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对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9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02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背景 10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可能性 10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1

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11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宣传 115

二、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119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总结 126

二、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132

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3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149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 150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升华 150

二、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的提出 152

三、《共同纲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15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155

一、带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155

二、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1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16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68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2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探索 179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79

二、走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道路 181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18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挫折 19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挫折 191

一、反右运动的扩大化 192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199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205

第二节 “左”的错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误区 210

一、“左”的错误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211

二、“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215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1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局面 220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20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223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形成 23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起点 23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概括 23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4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24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演变 24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24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249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254

第一节 理论结合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逻辑主线 255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255

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257

第二节 依靠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经验 260

一、政党和领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力量 260

二、人民群众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泉 26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 268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269

二、重大理论创新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 271

参考文献 283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