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文本研究 3
第一章 北朝刻经的背景、分布及研究现状 3
第一节 书刊的实现传统及形制 3
第二节 北朝刻经的背景 9
第三节 僧安道壹刻经的分期 14
第四节 僧安道壹及北朝刻经的研究 45
第二章 金石学与书法史逻辑之中的僧安道壹 53
第一节 金石学视野中的僧安道壹 53
第二节 金石学向碑学书法趣味的转换 103
第三节 追认与重构——关于僧安道壹与郑道昭书法的讨论 113
第四节 书法史逻辑语境中的僧安道壹 121
第五节 僧安道壹与郑道昭的比较 142
第三章 僧安道壹与安公之碑、佛名书刊方式及蕴秘书写 144
第一节 僧安道壹的基本状况 144
第二节 安公之碑文本分析 152
第三节 “大空王佛”佛名含义探究 169
第四节 僧安道壹佛名书刊方式及其意图探究 181
第四章 作为文本的佛经与篇幅化的文本 197
第一节 综述 197
第二节 作为文本的佛经 202
第三节 文殊般若经篇章分析 222
第四节 青州发现“文殊般若”残石搜集与僧安书刊方式研究 239
第五节 其他篇章化的佛经 249
小结 274
下篇 文本之外 279
第五章 宗教与丧葬语境下的观像工具 279
第一节 风格影响与图像理论 279
第二节 主体与洞见 287
第三节 外围人像研究 297
第六章 佛与符 314
第一节 翻译 314
第二节 符箓是否源于性灵书写 334
第三节 密教化 360
第七章 书与刊 376
第一节 传播 377
第二节 山水的独立 398
第三节 技术与风格 409
第四节 书写与实现方式 443
参考文献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