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山之助 1
1.吴越文化的浸淫 2
2.水乡乌镇的滋养 10
3.平民的大家庭 22
4.在以母亲为中心的女性世界里 30
5.意犹未尽的回顾 40
第二章 从植材到北大 43
1.启蒙由父母做主 44
2.从“立志”到“植材” 48
3.有革命气象的中学 56
4.走进北大 66
5.天才来自勤奋 71
第三章 机缘与机遇 75
1.进商务印书馆崭露头角 75
2.擎新文化大旗 82
3.在革命的风口浪尖上 92
4.在“五卅”运动中 101
5.时代造就 108
第四章 投身时代 111
1.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 112
2.结束十年的商务生涯 117
3.大革命时代——从军校教官到报纸主笔 125
4.上山容易下山难 132
5.革命不容易 138
第五章 洛阳纸贵 140
1.闭门写作 141
2.洛阳纸贵 146
3.亡命日本 150
4.依然是一个值得探寻的课题 165
第六章 饮誉文坛 170
1.在左联的日子 170
2.《子夜》的诞生 176
3.都市视野的乡镇风情 184
4.与左翼文化并肩行走 188
5.大师的启示 194
第七章 奔波南北 196
1.在中共的抗战大旗下 197
2.在香港的《文艺阵地》上 200
3.度日如年的日子 205
4.延安的记忆 218
5.历练与升华 226
第八章 周旋共处 229
1.初进重庆 230
2.避走香港——开辟一个新阵线 236
3.文化转移与桂林春秋 241
4.重庆三年 248
5.无法忘怀的岁月 267
第九章 曙光在前 270
1.回到阔别的上海 271
2.访问苏联 274
3.再返香港 281
4.共襄大业 288
5.担当文化部长 293
6.在新旧交汇中显情怀 299
第十章 热情中的冷静 301
1.在准备不足的运动里 302
2.一九五七年前后 307
3.热潮里的冷思考 315
4.十年一觉 319
5.坎坷前行 323
第十一章 忍辱负重 325
1.文化使者 326
2.大连会议前后 331
3.两个批示与对电影《林家铺子》的批判 345
4.顾大局的忍辱负重 359
第十二章 “文革”十年 361
1.遭冲击又被保护的日子 362
2.遭诬告后的冷落 367
3.痛失亲人 370
4.闲居的日子 375
5.沉默中风范依旧 382
第十三章 晚霞满天 384
1.回忆录的公开发表 385
2.交道口南三条 390
3.战友情深 394
4.精神不死 399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