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床学 3
大庙含钒钛铁矿-磁铁矿矿床的地质-矿物-岩石特征和矿床成因(1957) 3
某斜长岩的岩石特征及成因(1965) 31
凹山一带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的构造条件(1978) 39
鄂东大冶式铁矿成因的若干问题(1982) 59
花岗岩体构造-化学特征与钨、锡成矿作用(1985) 71
论矿床形成后的改变与保存(1997) 80
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1998) 86
关于成矿参数临界转换的探讨(2001) 91
深部找矿研究问题(2004) 97
二、矿田构造学 109
不整合面对内生成矿作用的意义(1965) 109
安徽铜官山矿床的构造特征及其对矿化原生分带的影响(1981) 115
侵入接触构造及其控矿作用(1981) 128
矿田矿床构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981) 143
关于矿田构造研究的若干问题(1984) 153
关于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1996) 160
Synchronousstructure control of superlarge ore deposits(1998) 166
大型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1999) 172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与成矿作用(2002) 180
成矿构造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002) 188
三、区域成矿学 199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矿床的类型、形成条件和成矿演化(1983) 199
长江中下游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1992) 210
Metallogeny of copperand iron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Yangtse Craton,east-central China(1996) 228
Outline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 and their tectoni csetting(1996) 250
古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和成矿系统(1998) 268
中国区域成矿若干问题探讨(1999) 277
《区域成矿学》结语(1999) 285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2001) 291
中国区域成矿特征及若干值得重视的成矿环境(2003) 297
四、成矿系统、成矿系列与成矿演化 309
矿种共生和矿床类型共生(矿床系列)(1979) 309
关于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问题(1986) 313
关于成矿系列的结构(1987) 324
成矿系列研究问题(1992) 329
地史中成矿演化的趋势和阶段性(1997) 336
论成矿系统(1999) 342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1999) 355
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2000) 361
成矿系统及其演化——初步实践到理论思考(2000) 370
Metallogenic Systems 0n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0f the North China Craton(2004) 377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2004) 392
Superimposed Mesozoic metallogenic systems in eastern China(2005) 403
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到勘查系统(2007) 408
成矿系统时空演化及其找矿意义(2008) 420
叠加成矿系统与多成因矿床研究(2009) 430
五、矿床学科史、矿床学思维 443
矿床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1981) 443
关于开展地质学科史研究的几点意见(1995) 452
矿床学研究的思维方法(1998) 456
中国矿床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9) 463
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2001) 473
我的矿床学探索之路(2002) 480
关于矿床学创新问题的探讨(2006) 486
六、地质教育 497
从高等教育特点分析教学与科研的关系(1984) 497
探讨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985) 502
建立优秀教师队伍,培育良好学习风尚(1992) 509
努力培养跨世纪的地质人才(1994) 513
我与祖国共奋进地苑耕耘献爱心(2009) 516
附录 523
附录1 翟裕生教授生平 523
附录2 翟裕生教授著作目录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