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宪政竞争——决战关头的两个政治会议 3
1.1 1948年的“五一口号” 3
1.2从“国民参政会”到“政治协商会议” 5
1.3内战第一枪打向第三方面 8
1.4蒋介石不再需要中间派充门面 11
1.5独角戏遭遇对台戏 13
第二章 悬疑难解——政坛名流如何选边站队 21
2.1毛泽东发出密信 21
2.2香港成了左派大本营 23
2.3猜疑 30
2.4上海乃左右逢源之地 34
2.5南京毕竟有政权手段 43
2.6毛泽东头上掉下炸弹 47
2.7周恩来批评潘汉年 51
第三章 怒海危途——政协代表与会也须突破重围 62
3.1秘密海上运输线 62
3.2在美国街头演讲的中国将军 68
3.3贤达登台,“太子”出马 72
3.4水泊梁山聚义旗 76
3.5出师不利 78
第四章 谁敢涉险——文人从政也是上战场 83
4.1南下和北上都是险棋 83
4.2罗隆基向中共提出自己的政纲 89
4.3第一批海上冒险家 92
4.4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傅作义 97
4.5新政协增添新使命 101
第五章 恩仇似海——政治家必须超越个人恩怨 109
5.1胡愈之修改毛泽东的时间表 109
5.2李济深身不由己 112
5.3周恩来心细如发 115
5.4圣诞夜,到处都有大动作 120
第六章 第三条道路——历史转折关头的道路抉择 130
6.1两份元旦文告 130
6.2“寡助”者“失道” 133
6.3今夜与君共舞 137
6.4代总统李宗仁乃第三力量领袖 145
6.5莫斯科来的神秘客人 150
第七章 第四方面——团结反对过自己的人 155
7.1林彪入城那天的傅作义 155
7.2“知北游” 165
7.3“四老”、“三通”、“第四方面” 169
7.4进京赶考 175
7.5毛泽东怎么打麻将 181
7.6周恩来月下飞车追何人? 187
7.7斯大林有没有反对中共过江? 195
第八章沟通协调——政协会议的紧张筹备 198
8.1毛泽东没有踏进紫禁城半步 198
8.2刘少奇到天津走亲戚 203
8.3柳亚子牢骚何来 207
8.4上海浴血 214
8.5外国大使的去向 222
第九章 大事多难——政协成员的组成资格 230
9.1必也正名乎 230
9.2老蒋的“封海”计划 238
9.3美国送来白皮书 245
9.4名角会聚,好戏连台 254
9.5仙山国宴,香岛枪声 259
第十章 谁坐天下——人民政权的人事安排 268
10.1怀仁堂声乐辉煌 268
10.2头发的故事 270
10.3北平有些满族人哭了 277
10.4新中国的旗号 279
10.5人民政协长期存在 287
10.6有争议的副主席人选 290
10.7开国大典前夜 295
附录 300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