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哲学导论 2
第一节 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一、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 2
二、管理哲学的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管理哲学的特征 7
一、管理哲学具有“假”的特征 7
二、管理哲学具有“大”的特征 8
三、管理哲学具有“空”的特征 9
第三节 管理哲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经验研究法 10
二、超验研究法 11
三、价值研究法 11
四、信仰研究法 12
第四节 管理哲学的研究意义 13
一、管理哲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管理行为的认知 14
二、管理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改善客观的管理行为 14
三、管理哲学能够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 15
第二章 管理主体和客体 17
第一节 管理主体 17
一、管理主体的定义 18
二、管理主体的特征 18
三、管理主体的构成要素 21
第二节 管理客体 25
一、管理客体的定义 25
二、管理客体的特征 25
三、管理客体的分类 28
第三章 管理世界观 35
第一节 世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35
一、世界的基本概念 36
二、世界的主要特性 36
三、世界的结构内容 41
四、世界的发展规律 43
五、世界的时空观 45
第二节 人与世界的关系 47
一、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演变过程 47
二、人与世界关系的主要内容 49
三、世界观的基本内涵 51
第三节 管理世界观 55
一、有限管理与无限管理 57
二、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 58
三、主观管理与客观管理 59
四、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 60
五、重点管理与系统管理 61
第四节 管理世界观的研究意义 61
一、世界观的意义 62
二、管理世界观的研究意义 64
第四章 管理价值观 68
第一节 什么是价值 68
一、价值的概念 68
二、价值的特性 69
第二节 什么是价值观 70
一、价值观的概念 71
二、价值观的内在结构 72
第三节 什么是管理价值观 73
一、管理价值 73
二、管理价值观 75
第五章 管理目的论 88
第一节 管理目的概念阐释 88
第二节 管理的主体性本质 89
第三节 管理目的的基本特征 90
一、管理目的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90
二、管理目的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91
三、管理目的的时效性与永恒性 91
四、管理目的的阶段性与终极性 92
五、管理目的的独立性与系统性 92
六、管理目的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93
七、管理目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93
第四节 管理目的系统 94
一、管理目的体系的构成 94
二、管理目的系统的建构 96
第五节 管理目的论案例分析 99
一、战略与策略目标的协同管理 99
二、目标管理案例——企业管理目的体系的建立 99
第六章 管理手段论 102
第一节 管理手段的概念阐释 102
一、管理手段的定义 103
二、管理手段的特性 103
第二节 管理手段的分类 105
一、经济手段 105
二、行政手段 107
三、法律手段 108
四、社会心理学手段 110
第三节 管理目的与管理手段的辩证关系 111
一、管理目的手段链 111
二、管理手段论案例分析 112
第七章 管理规律论 116
第一节 规律的概念 116
第二节 规律的性质 119
一、规律是世界的本性 119
二、规律是隐性的 120
三、规律与人对世界的看法 121
第三节 规律与人的关系 128
一、要按照世界的本性来认识世界 129
二、要按照世界的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 130
三、人不能凭主观的意志来控制世界 131
四、人往往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管理世界 132
第四节 规律的功能与意义 133
一、规律决定世界运动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方向 133
二、规律反映世界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构、模式、水平和速度 134
三、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135
四、规律是进行管理决策的依据 135
五、规律是制定管理规范、规章、规则和各种规定的理论依据 136
六、规律是指南针、方向标、动力源、控制器 136
第五节 规律与规定 137
一、规律与规定 137
二、客观逻辑与主观逻辑 137
三、人规与天规 138
第八章 管理效率观 139
第一节 管理效率观的历史演进 139
第二节 管理效率的内涵分析 141
一、效率的基本意义 142
二、管理效率的定义 142
三、管理效率的特征 143
四、研究管理效率的现实意义 144
五、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 146
第三节 效率与公平 147
一、公平的概念 147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48
三、公平与效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49
第四节 管理有效性分析 152
一、管理有效性的客观性与规律性 152
二、管理有效性的方法论、逻辑学、价值论本质 153
第五节 管理效率案例分析 155
第九章 管理环境资源论 159
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管理 159
一、环境、资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性 159
二、环境学派、资源学派理论综述 162
三、环境、资源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163
第二节 环境与管理研究 165
一、人与环境的关系 166
二、环境与管理的基本问题 168
三、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 171
第三节 资源与管理研究 177
一、以人为本的资源观——从观念到实践 178
二、资源与管理的基本问题 179
三、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 181
第十章 管理能力论 186
第一节 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含义 186
一、能与力的含义 186
二、能力的含义 187
三、管理能力的含义 189
第二节 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性质与特征 192
一、能力的性质与特征 192
二、管理能力的性质与特征 193
第三节 管理能力的类型 195
一、管理人力 195
二、管理物力 196
三、管理天力 198
四、管理组织力 199
第四节 管理能力的培养、发展和运用 200
一、管理能力的培养 201
二、管理能力的发展 202
三、管理能力的运用 203
第十一章 管理创新论 204
第一节 管理创新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04
一、创新的内涵 204
二、管理创新 208
三、管理创新的意义 211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 212
一、企业管理创新 214
二、社会管理创新 217
第三节 管理创新的过程和策略 220
一、管理创新的过程 220
二、创新管理的策略 221
第四节 社会管理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223
第十二章 管理安全论 232
第一节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32
一、安全 232
二、安全管理 236
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意义 239
第三节 管理安全的类型 240
一、私领域安全管理 240
二、公共安全管理 243
第四节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47
一、中国安全管理的现状 247
二、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248
第五节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未来 251
一、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251
二、建立国家和地方公共安全信息共享体系 252
三、建立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252
四、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253
第十三章 管理动力论 255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动力 255
一、管理的特点 255
二、管理动力 257
第二节 管理动力:需求差 258
一、需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258
二、构建阶段性需求平台 259
第三节 管理动力:制度差 261
一、企业组织与市场机制 262
二、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机制 265
三、政府组织与国家机制 268
四、构建条件性制度选择平台 272
第四节 管理动力选择:偏好差 275
第十四章 结论 278
第一节 管理哲学的现世意义 278
一、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理念的引导 279
二、管理哲学是对管理方法的溯源 279
三、管理哲学是对管理学知识的求索 280
第二节 管理哲学的局限 280
一、管理哲学缺乏哲学的纯粹性 281
二、管理哲学要借助外在实现 281
第三节 管理哲学的终结 282
一、管理哲学的全貌 282
二、管理哲学的发展 283
三、管理哲学的终结 283
参考文献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