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成,陈宜张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8107330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解剖、神经元膜的分子构造、神经元膜的静态特性、神经元膜的动态特性、神经元通讯的生理学、神经元通讯的神经化学、跨膜转运与轴突转运、跨膜信号转导、神经发育、神经系统可塑性、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特殊感官神经生物学等。

第一篇 神经细胞活动的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神经元与电兴奋性 1

第一节 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 1

一、神经元学说 1

二、神经元的结构 2

三、神经元的分类 4

第二节 神经元膜电位 5

一、神经元的传导 5

二、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 5

三、静息电位 7

四、动作电位 8

第三节 离子通道 11

一、离子通道与膜片钳技术 11

二、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 12

三、几种重要的离子通道 13

第二章 突触传递 18

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与分类 18

一、突触的概念 18

二、突触的分类 18

第二节 突触的信息传递过程 19

一、电突触 19

二、化学性突触 19

第三节 突触后整合与神经环路 23

一、突触后电位 23

二、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24

三、神经环路 25

第四节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26

一、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26

二、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27

第三章 神经递质 30

第一节 乙酰胆碱 30

一、代谢 30

二、受体 30

三、胞体定位与纤维投射 31

四、与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32

第二节 单胺类神经递质 32

一、儿茶酚胺的代谢 32

二、去甲肾上腺素 34

三、多巴胺 34

四、5-羟色胺 35

第三节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37

一、谷氨酸 37

二、γ-氨基丁酸 39

三、甘氨酸 41

第四节 呤类物质与一氧化氮 41

一、嘌呤类物质 42

二、一氧化氮 42

第五节 神经肽 43

一、神经肽的分类 43

二、神经肽的代谢 45

三、神经肽受体 45

四、神经肽与神经递质 45

第四章 神经胶质细胞 47

第一节 星形胶质细胞 47

一、形态与分类 47

二、生理功能 48

第二节 少突胶质细胞、NG2细胞与施万细胞 55

一、少突胶质细胞 55

二、NG2细胞 55

三、施万细胞 56

四、髓鞘及其功能 56

第三节 小胶质细胞 58

一、形态与结构 58

二、生理功能 59

第二篇 神经系统发育 62

第五章 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和脑区格局 62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成过程 62

第二节 神经发育的基本原理 64

一、“组织者”的发现 64

二、神经诱导者的分子特征 6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区域特化 65

一、早期神经系统的区域化 66

二、头尾轴的建立 66

三、后脑的节段化 67

四、背-腹模式的局部组织者 68

五、端脑的DV模式 68

第四节 神经发育早期的组织形成 69

一、细胞增殖 69

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 69

三、细胞的迁移 70

四、主要脑区的形成 71

五、脊髓和脑的组织形成 72

第六章 神经回路的构建 75

第一节 轴突生长及其路径选择 75

一、生长锥及轴突的长出 75

二、参与轴突靶向的分子 76

第二节 突触的形成 77

一、周围神经突触的形成 77

二、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形成 79

第七章 神经回路的修饰 81

第一节 突触消除及其生物学意义 81

第二节 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突触消除 82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消除 82

二、视觉皮层的突触消除 82

三、小脑的突触消除 84

第三节 树突发育 84

一、树突生长发育的时、空规律性 84

二、树突的修剪 85

三、树突的形态决定 85

四、调节树突生长发育的机制 85

第八章 神经发育中的神经元死亡与神经营养因子 88

第一节 细胞死亡与神经营养因子假说 88

第二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生物学作用 88

一、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 88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89

第三节 神经营养因子 90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概念与分类 90

二、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 93

第九章 成体神经发生 95

第一节 概述 95

一、成体神经发生的概念 95

二、成体神经干细胞 96

第二节 成体SVZ神经发生 97

一、成体SVZ神经干细胞 97

二、SVZ神经发生巢 98

三、SVZ新生神经元的迁移 98

四、SVZ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成熟和整合 99

五、成体SVZ神经发生的意义 99

第三节 成体SGZ神经发生 100

一、成体SGZ神经干细胞 100

二、成体SGZ神经发生巢 100

三、SGZ新生神经元的迁移 100

四、SGZ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成熟和整合 101

五、成体SGZ神经发生的意义 101

第四节 成年哺乳动物其他脑区的神经发生 103

第三篇 神经系统的功能 105

第十章 感觉功能 105

第一节 感觉系统基础 105

一、感受器 105

二、感觉信号在感觉通路中的编码 106

第二节 化学感觉 106

一、味觉 106

二、嗅觉 109

第三节 听觉和视觉 110

一、听觉 110

二、视觉 112

第四节 躯体感觉系统 115

一、触觉 115

二、痛觉 117

三、温度觉 119

第十一章 运动的调控 122

第一节 脊髓对运动的调控 122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 122

二、脊髓中间神经元 123

三、脊髓反射 124

四、脊髓的中枢型式发生器 125

第二节 脑对运动的调控 125

一、脑干下行脊髓通路 126

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 128

第三节 基底神经节 128

一、基底神经节的传入投射 129

二、基底神经节的传出投射 129

三、基底神经节内的神经回路 129

四、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 130

第四节 小脑 130

一、小脑的传入和传出投射 130

二、小脑的功能 131

第十二章 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控 134

第一节 下丘脑 134

一、下丘脑的结构和联系 134

二、下丘脑的功能 135

第二节 自主功能的中枢控制 136

一、自主神经系统环路 136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136

三、肠神经部 137

四、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调节 137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摄食与饮水的调控 137

一、摄食的调控 137

二、饮水的调控 138

第十三章 脑的高级功能 140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 140

一、学习与记忆的分类 140

二、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结构基础 142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 143

四、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 143

五、遗忘 145

第二节 语言的脑功能定位 146

一、大脑优势半球与功能一侧化 146

二、经典的大脑语言功能区 147

三、大脑语言学模型的发展 147

四、语言形成过程中的脑定位功能 148

第三节 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 148

一、情绪反应与情绪行为 148

二、动机与行为 149

三、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 149

第四节 注意 150

一、注意的类型 150

二、注意对行为的影响 150

三、注意的生理基础 151

第五节 生理节律 151

一、脑电图 151

二、脑节律的机制和意义 152

三、昼夜节律 152

四、昼夜节律的产生原理 152

第六节 睡眠 153

一、睡眠分期 153

二、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 154

三、NREM睡眠机制 154

四、REM睡眠机制 155

第七节 犒赏、动机与成瘾 155

一、犒赏与动机 155

二、成瘾 156

第四篇 神经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159

第十四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 159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159

一、病理表现 160

二、病理机制 160

三、治疗 162

第二节 帕金森病 164

一、病理表现 164

二、病理机制 164

三、治疗 166

第三节 亨廷顿病 167

一、病理生理学 168

二、遗传学及发病机制 168

三、治疗 168

第四节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168

第十五章 癫痫 171

第一节 癫痫发作的分类 171

一、局灶性癫痫发作 171

二、全身性癫痫发作 172

第二节 癫痫的脑电变化 173

第三节 癫痫的产生原因 173

一、遗传因素 174

二、神经网络异常 174

第四节 癫痫的治疗策略 174

一、增强钠通道失活的药物 175

二、增强抑制性氨基酸转运的药物 175

第十六章 脑卒中 177

第一节 脑血供特点 177

第二节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机制 178

一、缺血性脑卒中 178

二、出血性脑卒中 180

第三节 神经元坏死与凋亡 181

一、神经元坏死 181

二、神经元凋亡 184

第四节 脑卒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185

第五节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 186

第十七章 神经损伤与再生 188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188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学改变 188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机制 190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策略 191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 193

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机制 193

二、中枢神经元和轴突损伤后的再生机制 195

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策略 196

第十八章 痛与镇痛 201

第一节 疼痛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201

一、痛神经元与痛觉感受器 201

二、疼痛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202

三、痛觉信号整合与调制 203

第二节 慢性疼痛的分类 203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 203

二、炎性痛 205

三、不明原因痛 205

第三节 慢性疼痛机制 206

一、周围敏感化机制 206

二、中枢敏感化机制 206

第四节 镇痛药物 207

一、阿片类镇痛药 207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 207

三、其他药物 208

第十九章 精神障碍 210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210

一、神经病理学 210

二、发病原因 211

三、发病机制 211

四、治疗 213

第二节 抑郁症 214

一、神经病理学 214

二、发病原因 214

三、神经生化机制 215

四、治疗 217

第三节 焦虑症 219

一、发病原因和机制 219

二、治疗 220

第二十章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与成瘾 222

第一节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222

一、麻醉镇痛药物 222

二、精神类药物 223

三、其他 223

第二节 常见精神活性物质的成瘾机制 223

一、阿片类 223

二、精神兴奋剂 224

三、酒精 224

四、烟碱 225

五、大麻 225

六、其他滥用药物 225

第三节 成瘾的治疗 226

一、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治疗 226

二、精神兴奋剂成瘾的治疗 226

三、酒瘾的治疗 226

第二十一章 睡眠障碍 228

第一节 原发性失眠 228

第二节 发作性睡病 229

第三节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229

一、睡眠时相延迟障碍 230

二、时差变化睡眠障碍 230

三、睡眠时相提前障碍 230

第四节 异态睡眠及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230

一、睡瘫症 230

二、睡行症 230

三、REM睡眠期行为障碍 231

四、不宁腿综合征 231

五、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231

第五节 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原理 231

一、镇静催眠药 231

二、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233

三、精神振奋剂 233

第二十二章 神经免疫性疾病 235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 236

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特点 236

二、周围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机制 241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症 242

一、神经病理学改变 242

二、动物模型 242

三、发病原因与假说 243

四、发病机制 244

五、治疗原则及展望 248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 249

一、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249

二、先天性重症肌无力 252

附录 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