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选》版本学——以唐写本宋刻本为例 1
第一节 敦煌本 2
一、永隆本(伯二五二七,伯二五二八) 2
二、伯二五四二 5
三、伯二五二五 10
四、伯二五五四 14
五、伯二四九三 16
六、伯二六四五 20
七、伯二六五八 22
八、伯二七○七 24
第二节日本HoSoKaWa私藏本 25
一、缘起 25
二、卷式现貌 26
三、校记与案语 27
第三节 宋代刻本 50
一、明州本 50
二、赣州本 52
三、丛刊本 54
四、茶陵本 64
五、陈八郎本 66
(一)是本钞配之卷非据原卷 68
(二)独有注文,为各合并本所无 68
(三)证是本非从六臣合并本出 69
(四)是本有助《文选》之校勘例 70
六、尤本 76
(一)尤本乃自合并本出 83
(二)尤本已经校改者 85
(三)今存尤本善注有不见于各本者 86
(四)今本尤本漏植善注文者 86
(五)今本尤本有错文者 87
(六)尤本增添善注者 88
第二章《文选》校勘学——以胡克家《文选考异》为例 103
第一节《文选考异》之方法 103
第二节《文选考异》之失 108
一、宗善注太过 108
二、误信后出之本 109
三、误信传写之误 111
四、偶有独见,惜缺它本辅证 113
五、未见更早之本 114
六、阙校尚多 119
第三节《文选考异》补证 123
一、据敦煌写卷补证 123
二、据它本善本补证 129
三、据善注条例补证 135
四、据五臣单注本补证 136
第三章《文选》注疏学——以善注、五臣注为例 143
第一节 善注《文选》析论 143
一、注文文词具典雅之美 143
二、注及版本之异 145
三、注及辨伪校勘 149
四、注及文章修辞之法 159
五、自订条例以注 161
(一)善注标准例 161
(二)其它条例 163
1.称引书名严谨,白文与注书分题 163
2.善注有引书之末,继以校订引书或字例 163
3.善注有释一辞而两引书,收博观约取之功 164
4.善注好引纬书例 164
5.善注引书有书同引文节段不同 164
6.引书与释意或符或不符 165
7.引书兼训诂 167
8.引书兼校勘 167
9.既引原书兼释典故旨意 167
10.本文有字清词顺,恐意犹不明,遂训解之 168
11.善注于典故史书不明者,皆书未详。不妄作解,然有书未详者,实非不详,乃有二说,疑似之间,不知其可否,仍书未详 168
12.旧注已有者,先录之,仍未备,乃于旧注末益以己说,仍标善曰以别之 171
13.善注于选文题下,揭明题旨,例取史传已有书者 171
14.选文有误用典故,与事实不符者,善注不书其误,不予辨订,另标取意略文例 172
15.引文内有难读难义字,复引它书以释该字,兼明音切 172
16.辨《文选》编次先后例 173
17.善注偶有顾及当世俗风横观者 173
第二节 善注《文选》评价 173
一、善注之优 173
二、善注之弊 178
第三节 五臣注《文选》析论 182
一、五臣注条例 182
(一)五臣注与善注有详略之分,善注略者,五臣为详 182
(二)善注引书详者,五臣略取之,补释译解 183
(三)五臣注引书同善,但互有阙详,仍不标书名 183
(四)善注引书有与选文不符合,致令语词出处,悬而不解,五臣注别为译解,并作或说,两存文义,较善注为详佳 184
(五)善注引书以证选文疑义,案语作某者,五臣立意与之异,坚持善所去非之说 184
(六)善注两引书同释一词,五臣复据第三书同释一词,立异骋学,可见注家之广博,然善注仅止明出处,五臣复通释全句文意,较善注通贯明朗者 185
(七)五臣注援引史事较善注只明出处为优 186
(八)同引史事,善注节略,难晓典故史实,五臣注不惮烦引,终则归结文意 187
(九)五臣注于善所引书本未全者,例皆补阙,有今本正史未有,可互参史实 188
(十)五臣注于名物制度器量,古今对注,明白切当 189
(十一)五臣兼有明避讳例,而善注本未及之 189
(十二)五臣注引文虽与善注同,然善注引文有脱字,五臣注无脱字,可补善注之失,有助校勘古注 189
(十三)善注引文有衍文者,五臣注同引,则不衍,可补善注之失,有助古注之校勘 189
(十四)即以选文正文偶有涉笔成误者,两注皆以修辞之法释之,然善注曰此例,五臣必改曰彼例,此可见修辞法不同之别,而五臣注揭示,亦并可观 190
(十五)善注指明语词出处,五臣注辅以当世史事,可收互参之功 190
(十六)五臣遇特殊音读,善注无切音者,例皆补注 191
(十七)五臣于选文互证,例皆指明,有叠某书例 191
(十八)五臣注亦有通解全句,条畅文意,以新出之语翻译引文者 191
(十九)五臣注明选文文体之渊源 192
二、五臣注之校勘 192
三、五臣注亦及修辞学 195
第四节 五臣注《文选》评价 200
一、五臣注之优 200
(一)五臣注本正文于义为佳者 200
(二)五臣引书之可参酌者 204
(三)五臣译解释义为佳者 210
(四)可与善注互补互参者 214
(五)有独出己意之创见者 219
(六)其它 225
二、五臣注之失 229
第五节 善注与五臣注之比较 232
一、两注各有别解异说 232
二、两注引书互有详略 238
三、善注非是者 241
四、善注是者 245
五、五臣注非是者 248
六、五臣注是者 252
(一)五臣本正文于义为长 252
(二)五臣译解通畅者 254
(三)五臣具诠释策略者 256
(四)五臣字义训诂瞻切者 259
(五)其它 267
七、两注俱失者 272
第四章《文选》评点学——以明清评点为例 279
第一节 评点家之用心与评点本质 279
第二节 评点家之形象批评法 281
第三节 形象批评与现代批评 283
第四节 比较批评法 284
第五节 评点家论作品多义性 286
第六节 评点家之文类学 294
第七节 评点家论文学语言 301
第八节 评点家论诗 309
第九节 评点之解构倾向 311
第十节 评点术语示例 314
一、风格 314
二、套语 316
三、气 317
四、典故 317
五、顿挫 319
六、影响 320
第五章结论——文选学综观研究方法示例 323
引用参考书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