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改性与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明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22295699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介绍了工程塑料改性所用的各类助剂和配方设计原理、方法,总结了作者20多年的塑料改性实践经验,加入了作者在研发和产业化中投入实际应用的实用配方和工艺,特别是在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本书主要针对工程塑料改性生产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使用,也适合家电、汽车、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参考。

第1章 工程塑料改性原理简述 1

1.1 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 2

1.2 工程塑料的填充改性 3

1.3 工程塑料的增强改性 5

1.4 工程塑料的阻燃改性 6

1.5 工程塑料的化学改性 6

参考文献 8

第2章 工程塑料改性设备与工艺 9

2.1 混合与混炼的基本概念 9

2.1.1 分布混合与分散混合 9

2.1.2 混合三要素 10

2.2 工程塑料改性通用设备 10

2.2.1 初混设备 10

2.2.2 间歇式熔融混合设备 13

2.3 混炼型单螺杆挤出机 16

2.3.1 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 16

2.3.2 分离型螺杆的结构与混合特点 17

2.3.3 屏障螺杆的结构与特点 18

2.3.4 销钉型螺杆 19

2.3.5 波状螺杆 19

2.3.6 组合型螺杆 20

2.4 混炼型双螺杆挤出机 20

2.4.1 结构 20

2.4.2 分类 21

2.4.3 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输送机理 22

2.4.4 双螺杆挤出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2

2.4.5 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过程 23

2.4.6 螺杆元件 24

2.4.7 啮合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结构 27

2.5 往复式单螺杆混炼挤出机 27

2.5.1 工作原理 28

2.5.2 结构 30

2.5.3 性能特点 31

2.5.4 应用 31

2.6 行星式挤出机 32

2.7 连续转子(FCM)混炼机 33

2.8 工程塑料改性工艺 33

2.8.1 常用工艺流程 33

2.8.2 切粒方法的选择 33

2.8.3 螺杆元件的组合 35

2.8.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备工艺流程 36

2.8.5 双螺杆挤出机填充改性工艺流程 39

2.8.6 聚合物共混工艺流程 41

2.8.7 双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挤出机组成的双阶挤出机组 42

2.9 工程塑料的反应挤出改性 43

2.9.1 反应挤出改性的原理和概念 43

2.9.2 反应挤出技术实施要点 44

2.9.3 反应挤出在塑料改性中完成的反应类型 46

2.9.4 反应挤出就地增容 48

2.10 工程塑料改性工厂设计 50

参考文献 54

第3章 工程塑料改性配方设计、关键技术与关键原材料及助剂 55

3.1 工程塑料改性配方设计要点 55

3.1.1 基体树脂的选择 55

3.1.2 助剂的选择 56

3.1.3 助剂的形态与添加量 57

3.1.4 助剂的选用原则 59

3.2 工程塑料改性制备技术要点 62

3.2.1 干燥 62

3.2.2 螺杆组合与加料技术 64

3.2.3 填料表面处理技术 70

3.2.4 色差、尺寸等外观控制技术 73

3.3 常用增韧剂 78

3.3.1 POE 78

3.3.2 MBS抗冲改性剂 80

3.3.3 氯化聚乙烯(CPE) 81

3.3.4 高胶粉及粉末丁腈橡胶、液体橡胶 83

3.4 常用润滑剂 86

3.4.1 石蜡 88

3.4.2 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 89

3.4.3 巴西棕榈蜡 90

3.4.4 硬脂酸及其皂(盐) 91

3.4.5 脂肪双酰胺类润滑剂——EBS 92

3.4.6 硅油 93

3.5 常用增容剂相容剂 94

3.5.1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94

3.5.2 ABS接枝共聚物 98

3.5.3 马来酸酐接枝SBS/SEBS 102

3.5.4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04

3.6 常用抗氧剂和光稳定剂 106

3.6.1 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 107

3.6.2 辅助抗氧剂——168、DLTP 107

3.6.3 紫外线吸收剂 109

3.6.4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770、622 110

3.7 常用偶联剂 112

3.7.1 硅烷偶联剂 112

3.7.2 钛酸酯偶联剂 114

3.7.3 硼酸酯偶联剂 115

3.7.4 铝酸酯偶联剂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4章 聚碳酸酯的改性与应用 118

4.1 概述 118

4.1.1 世界产能和需求 118

4.1.2 中国发展现状和展望 119

4.2 聚碳酸酯改性的发展 120

4.2.1 聚碳酸酯的性能特点 121

4.2.2 聚碳酸酯改性的目的 121

4.2.3 改性聚碳酸酯的热门领域 122

4.3 聚碳酸酯的增强 122

4.3.1 增强聚碳酸酯的性能特点 122

4.3.2 增强聚碳酸酯的制备及控制因素 123

4.3.3 玻纤含量对增强聚碳酸酯的性能影响 125

4.3.4 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的界面偶联 126

4.3.5 其他增强材料增强聚碳酸酯 128

4.3.6 热致液晶增强聚碳酸酯 129

4.4 聚碳酸酯的化学改性 131

4.4.1 光学性能的改进 132

4.4.2 加工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改进 134

4.4.3 二氧化碳共聚改性制备可降解型聚碳酸酯 135

4.4.4 阻燃型共聚聚碳酸酯 136

4.5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 136

4.5.1 聚碳酸酯与聚烯烃的共混改性 137

4.5.2 PC与ABS的改性 146

4.5.3 聚碳酸酯与聚酯的共混改性 159

4.6 聚碳酸酯的阻燃改性 161

4.6.1 传统溴系阻燃聚碳酸酯 161

4.6.2 芳香族磺酸盐阻燃聚碳酸酯 162

4.6.3 硼-锌化合物阻燃聚碳酸酯 163

4.6.4 磷系反应型阻燃聚碳酸酯 163

4.6.5 聚碳酸酯的新型阻燃体系 165

4.6.6 阻燃PC/ABS合金 166

4.7 实例及应用 168

4.7.1 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用PC/ABS合金 168

4.7.2 手机充电气座用阻燃PC合金 170

4.7.3 照明LED用光扩散聚碳酸酯 172

参考文献 177

第5章 聚甲醛的改性与应用 179

5.1 概述 179

5.2 聚甲醛的增强 180

5.2.1 增强聚甲醛的性能 180

5.2.2 增强聚甲醛的制备工艺条件 184

5.2.3 化学改性对增强聚甲醛性能的影响 185

5.2.4 晶须增强聚甲醛 187

5.3 聚甲醛的共混改性 188

5.3.1 聚甲醛与聚四氟乙烯的共混 188

5.3.2 聚甲醛与丁腈橡胶(NBR)的共混改性 191

5.3.3 聚甲醛与聚乙烯的共混改性 194

5.3.4 聚甲醛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共混 197

5.3.5 聚甲醛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改性 201

5.4 聚甲醛的填充改性 207

5.4.1 聚甲醛与石墨的填充改性 207

5.4.2 填料对聚甲醛的成核作用 208

5.4.3 聚甲醛与碳酸钙的填充改性 210

5.4.4 聚甲醛与其他填料的填充改性 211

5.5 聚甲醛的阻燃改性 213

5.5.1 聚甲醛的阻燃研究现状 213

5.5.2 聚甲醛的阻燃体系 214

5.5.3 阻燃聚甲醛材料制备 216

5.6 改性聚甲醛的应用 218

5.6.1 改性聚甲醛市场及品种 218

5.6.2 改性聚甲醛在汽车上的应用 218

5.6.3 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 223

5.6.4 在家电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24

参考文献 228

第6章 尼龙的改性与应用 230

6.1 尼龙的种类及性能特点 230

6.1.1 尼龙6 231

6.1.2 尼龙66 232

6.1.3 尼龙11 233

6.1.4 尼龙12 235

6.1.5 尼龙610 236

6.1.6 尼龙612 237

6.1.7 尼龙1010 238

6.1.8 尼龙46 239

6.2 尼龙的化学改性 240

6.2.1 尼龙类热塑性弹性体 240

6.2.2 尼龙嵌段共聚改性 242

6.2.3 尼龙接枝共聚改性 244

6.2.4 耐高温尼龙 246

6.3 尼龙的共混改性 250

6.3.1 尼龙的增韧改性 251

6.3.2 尼龙合金 256

6.4 尼龙的填充、增强改性 267

6.4.1 纤维增强尼龙 268

6.4.2 填充增强尼龙 274

6.5 尼龙的阻燃 278

6.5.1 阻燃尼龙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 279

6.5.2 阻燃机理与途径 280

6.5.3 阻燃尼龙的配方设计 281

6.5.4 尼龙的阻燃添加剂 282

6.5.5 阻燃尼龙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287

6.6 实例及应用 290

6.6.1 阻燃MC尼龙 290

6.6.2 改性MC尼龙 291

6.6.3 尼龙6热塑性弹性体 292

6.6.4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10及其辐照改性 293

6.6.5 尼龙1212汽车管材专用料 294

6.6.6 HDPE/尼龙6共混料 295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