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1
序言&罗伯特·M·索洛 1
前言及鸣谢 1
导言 1
第一篇 空间均衡的稳定性 3
第一章 工业区位 3
1.1 生产模型 4
1.2 边界调节 8
1.3 工资调节 12
1.4 比较静态分析 14
1.5 勒查特里尔原理 18
第二章 住宅区位 22
2.1 住宅模型 23
2.2 动态稳定性 26
2.3 比较静态分析 33
第三章 工业区位与住宅区位的相互作用 39
3.1 城市区位模型 40
3.2 动态稳定性 41
3.3 比较静态分析 46
第四章 开放城市状况 49
4.1 开放城市模型 50
4.2 动态调节与稳定性 53
4.3 比较静态分析 55
第二篇 外差因素和不稳定性 63
第五章 混合城市的不稳定性 63
5.1 群体间负外差因素 64
5.2 特殊案例中的总体分析 68
5.3 群体内正外差因素 70
5.4 同心型城市状况 72
5.5 小结 78
第六章 相邻选择的概率分析 81
6.1 模型及其存在性 82
6.2 唯一性 84
6.3 稳定性 86
6.4 “两类别—双区位”的状况 92
第七章 生产和外差因素 97
7.1 污染外差因素模型 98
7.2 存在性 101
7.3 唯一性和稳定性 105
第三篇 城市增长的动态学 113
第八章 工业增长 113
8.1 外生的人口增长 114
8.2 最优的税收 118
8.3 对黄金法则的进一步讨论 121
8.4 外生的运输改善 123
第九章 住宅增长 127
9.1 单一住宅模型 127
9.2 平衡增长与黄金法则 130
9.3 两类收入阶层 133
9.4 修正 136
第十章 城市增长和失业 140
10.1 总量生产函数 141
10.2 模型和平衡增长 145
10.3 局部稳定性分析 149
10.4 总体稳定性 153
第十一章 农村—城市迁移动态学 157
11.1 聚集经济模型 158
11.2 均衡的性质 161
11.3 迁移动态学 165
第四篇 拥挤和聚集 171
第十二章 方形城市中的土地使用 171
12.1 模型和均衡交通模式 172
12.2 竞争租金轮廓 175
12.3 最优性的推测 177
12.4 极度的城市规模 181
第十三章 城市集中的经济学 186
13.1 多中心城市模式 187
13.2 均衡交通模式 190
13.3 运输总成本 195
13.4 社会净产品 199
13.5 数值实例 205
译名对照表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