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莆仙文化的发展与莆仙戏的形成 8
第一节 永嘉之乱前后中原文化的南移 8
第二节 安史之乱前后中原文化的南移 11
第三节 唐末五代莆仙文化的兴起 14
一、科举儒学 14
二、诗歌文学 20
三、宗教文化 21
四、百戏、歌舞、音乐 23
第四节 两宋兴化军人口的骤然增加 26
第五节 两宋莆仙文化艺术的崛起 31
一、科举儒学 31
二、书文化 34
三、诗词、音乐 37
第六节 中原音乐、歌舞、杂剧传入兴化地区 39
一、筚篥 39
二、小儿队 40
三、讶鼓 41
四、俗讲 42
五、杂剧 44
第七节 南宋兴化优戏的成熟 53
第二章 莆仙方言与莆仙戏语言 57
第一节 莆仙戏中的古楚语、古吴语、古越语 58
第二节 莆仙戏中的上古汉语 64
第三节 莆仙戏中的中古汉语 73
第四节 莆仙戏的特殊用语 91
第五节 戏曲语言与表演形式的结合 98
第六节 莆仙方言与莆仙戏用韵 108
一、入声独用、平上去入四声混押 109
二、杂韵混押是一种普遍现象 112
三、杂韵混押中的特殊现象 121
第七节 莆仙戏的传统守成与方言的稳定性、文化的保守性 128
第三章 莆仙目连文化与《目连救母》 133
第一节 莆仙地区目连文化的传播 133
一、宋代超度风气及目连文化的传播 134
二、祭祖、超度与盂兰盆会 140
第二节 血盆(湖)经及其与目连戏的关系 143
一、四种血盆(湖)经简介 144
二、由血盆(湖)经引发的“戏中超度”及其宗教思想 152
三、从血盆(湖)经的变化考论目连戏对血盆(湖)的受容与展开 158
四、宗教仪式对目连戏和血盆(湖)经的吸收 165
第三节 莆仙戏《目连救母》文本研究 176
一、目连普度众生与唐变文如来破狱、地藏宏愿之关系 177
二、傅相等“往生净土”与唐变文、唐宋净土信仰之关系 185
三、刘贾形象与佛教之“悭贪”戒律 192
四、莆仙本中的佛教术语及其时代特征 197
第四节 莆仙戏《目连救母》的演出形态 206
一、民间百戏歌舞的大蒐集 206
二、各种滑稽杂剧的大汇演 209
三、戏剧与民俗、仪式的大串联 216
第四章 莆仙戏与宋元南戏 220
第一节 《王魁与桂英》、《敫桂英》与南戏《王魁》 221
第二节 《拜月亭》与元刊本、世德堂本《拜月亭》 236
第三节 《王祥》与《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 251
第四节 《岸贾》与《赵氏孤儿》 273
第五节 《冯商》与《冯京三元记》 284
第六节 《似道被贬》与《贾似道木棉庵记》 286
第七节 《闵子骞》、《孟宗哭竹》、《郭巨埋儿》 293
第八节 《叶李娘》 304
余说 309
第五章 莆仙戏与明南戏 314
第一节 《高文举》及其改写本 317
第二节 《高彦真》与《葵花记》及其年代述考 339
第三节 《姜诗》与《风月锦囊》之《芦林相会》、富春堂本《跃鲤记》 352
第四节 《班超》与《投笔记》 358
第五节 《张君瑞》与《西厢记》、《南西厢记》 375
第六节 《张巡杀妾》与《双忠记》 384
第七节 《韩朋》与《十义记》 387
第八节 《苏秦》与《金印记》 391
第九节 《蔡襄起桥》与《四美记》 396
余说 399
第六章 莆仙戏与明传奇 403
第一节 爱情剧 405
一、《仙姑闷》与《玉簪记》 405
二、《牡丹亭》与汤显祖《牡丹亭》 410
三、《裴俊卿》与《红梅记》 417
四、《棒打薄情郎》与《鸳鸯棒》 424
五、《杜十娘》与《百宝箱》 430
六、《江六云》与《百花记》 432
第二节 悲欢离合剧 438
一、《双珠记》与沈鲸《双珠记》 438
二、《真珠衫》与无名氏《珍珠衫》 443
第三节 历史传说剧 446
一、《勾践》与《浣纱记》 446
二、《花云》与《虎符记》 452
三、《韩世忠》与《双烈记》、《麒麟罽》 457
四、《邹应龙》与《鸣凤记》 466
第四节 三国、水浒戏 473
一、《三结义》、《三顾草庐》、《古城会》 474
二、《潘金莲》、《林冲》、《宋江杀阎秀娘》 479
第五节 其他剧目 490
一、《蔡昌宗》与《金锁记》 491
二、《袁文正》与《袁文正还魂记》 493
三、《河东狮》与《狮吼记》 496
四、《田氏破棺》与《蝴蝶梦》 499
五、《妙善公主》与《香山记》 501
余说 511
第七章 莆仙戏与清传奇 516
第一节 莆仙戏与清初苏州派戏曲 517
一、《莫怀古》与《一捧雪》 517
二、《蔡文英》与《永团圆》 527
三、《张瓜老》与《太平钱》 530
四、《刘全进瓜》与《钓鱼船》 534
五、《熊友兰》与《十五贯》 538
六、《卖身救父》与《未央天》 548
第二节 莆仙戏与李渔戏曲 555
一、《詹烈侯》与《风筝误》 555
二、《白玉簪》与《玉搔头》 561
第三节 清中叶至清末莆仙戏简述 565
余说 570
第八章 莆仙戏与“四大”民间爱情剧 573
第一节 《梁山伯》 573
第二节 《董永》 604
第三节 《孟姜女》 622
第四节 《白蛇传》 640
余说 649
余论 莆仙戏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651
第一节 莆仙戏的文化价值 652
第二节 莆仙戏的艺术价值 666
参考书目 682
后记 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