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通志21 第三典民族文化 壮、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208090309
  • 页数:522 页
图书介绍: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我国各兄弟民族是这一整体的有机部分。悠悠历史岁月,各族人民生活、劳动、栖息在亚洲东部这一块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山川壮美、气候适宜的大地之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唇齿相依、血肉相连,共同缔造了绚丽多彩、丰富瑰伟的中华文化。本典十志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心,系统而概括地进行叙述、论证,反映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雄辩地说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层面和背景。

壮族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人口分布 3

第二节 自然环境 3

第三节 族源、族称 5

第四节 历史述略 7

第二章 语言文字 11

第一节 语言 11

第二节 文字 14

第三章 文学艺术 19

第一节 民间文学 19

第二节 文人文学 31

第三节 艺术文化 48

第四章 科技文化 53

第一节 生产技术 53

第二节 手工技艺 58

第三节 壮医药学 62

第四节 岁时历法 66

第五章 教育文化 69

第一节 民间教育 69

第二节 学校教育 71

第六章 生活习俗 81

第一节 居住 81

第二节 饮食 83

第三节 服饰 86

第四节 交通 87

第五节 丧葬 89

第六节 禁忌 93

第七章 节日、娱乐、体育 98

第一节 节日 98

第二节 娱乐、体育 101

第八章 婚姻、家庭、家族 111

第一节 婚姻 111

第二节 家庭、家族 116

第九章 伦理道德 121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道德观念 121

第二节 传统的道德规范 125

第三节 蔚然成风的礼貌 133

第十章 宗教文化 135

第一节 原始宗教文化 135

第二节 庙神崇拜 146

第三节 巫教、巫道教、佛教 149

参考文献 153

布依族 157

第一章 概述 157

第一节 人口分布、自然环境 157

第二节 族源族称、历史进程 160

第二章 语言文字 165

第一节 民族语言 165

第二节 民族文字 170

第三章 民族文学 173

第一节 口头文学 173

第二节 书面文学 184

第四章 民族艺术 187

第一节 民间音乐和乐器 187

第二节 民间舞蹈 191

第三节 说唱和戏剧 193

第五章 科学技术 198

第一节 生产技能 198

第二节 民族工艺 199

第三节 天文历法 204

第四节 民间医药 207

第六章 教育、体育 211

第一节 民族教育 211

第二节 传统体育 217

第七章 生活习俗 220

第一节 房屋建筑 220

第二节 民族服饰 222

第三节 饮食嗜好 225

第四节 交通运输 229

第八章 婚姻、丧葬 233

第一节 婚姻家庭 233

第二节 丧葬习俗 242

第九章 传统节日 246

第一节 春节 247

第二节 六月六 248

第三节 三月三 250

第四节 查白歌节 252

第十章 德行、宗教 255

第一节 道德规范 255

第二节 宗教信仰 260

参考文献 264

傣族 269

第一章 自然环境 269

第一节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 269

第二节 物产资源 271

第二章 发展历史 277

第一节 族称的来源 277

第二节 历史的黎明期 279

第三节 漫长的变迁 281

第四节 封建领主制和农村公社 284

第三章 生产和交换 288

第一节 农田水利 288

第二节 渔猎 291

第三节 纺织 292

第四节 制陶 293

第五节 集市贸易 295

第四章 婚姻、家庭和丧葬 297

第一节 婚前社交 297

第二节 青年组织 299

第三节 婚姻仪式 300

第四节 个体家庭 301

第五节 等级婚制 303

第六节 人生终曲 304

第七节 姓氏制度 305

第五章 生活习俗 307

第一节 竹楼 307

第二节 服饰 309

第三节 发式 310

第四节 文身 311

第五节 染齿 313

第六节 糯米食品 313

第七节 独特菜肴 315

第六章 法律和教育 317

第一节 社会等级 317

第二节 《芒莱法典》 318

第三节 名目繁多的封建法规 320

第四节 生产教育 322

第五节 寺庙教育 324

第六节 汉文教育 325

第七节 教育事业的新生 326

第七章 语言文字 330

第一节 语言系属 330

第二节 语言使用情况 331

第三节 方言 331

第四节 语言中的文化遗存 332

第五节 四种傣文 335

第六节 文字渊源和结构 335

第七节 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337

第八节 历史文献 339

第八章 文学艺术和武术 343

第一节 歌谣 343

第二节 长篇叙事诗 345

第三节 民间故事和传说 347

第四节 寓言童话故事 348

第五节 文论 349

第六节 音乐 350

第七节 舞蹈 352

第八节 滇西傣戏 354

第九节 武术 355

第九章 天文历法和医药 358

第一节 现行历法 358

第二节 动物纪时法和干支纪时法 360

第三节 传统天文学 362

第四节 傣医学 365

第十章 原始宗教 369

第一节 多神崇拜 369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原始祭祀 370

第三节 祭水神 371

第四节 祭寨神和寨心 372

第五节 祭勐神 375

第六节 巫术 377

第十一章 佛教信仰 379

第一节 上座部佛教的传入 379

第二节 佛教教派及教规 380

第三节 原始宗教与佛教的斗争和融合 382

第四节 佛教僧阶 383

第五节 佛寺和佛塔 385

第六节 佛教经典 386

第七节 宗教节日 387

第八节 傣族佛教化和佛教傣族化 389

参考文献 391

仡佬族 397

第一章 概述 397

第一节 民族人口与分布 397

第二节 贵州高原古老的农耕民 397

第三节 民族历史沿革 399

第二章 仡佬族与竹图腾 404

第一节 竹王的传说与竹图腾崇拜 404

第二节 仡佬族族称的衍变 406

第三章 仡佬族的文化发明与特殊工艺 409

第一节 冶炼水银,铸造青铜器和铁器 409

第二节 善攻山石的遗迹 411

第三节 古老而精湛的纺织传统与刺绣、竹编 412

第四节 酿造枸酱、茅台春 414

第四章 仡佬族的日常生活文化 416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农耕文化传统 416

第二节 饮食文化 418

第三节 服饰文化 420

第四节 居住文化与交通运输 423

第五章 民族节日和体育运动 425

第一节 节日 425

第二节 民族体育运动 429

第六章 仡佬族的礼俗 432

第一节 迎送礼俗 432

第二节 诞生礼与姓氏 432

第三节 婚姻习俗 433

第四节 祝寿礼俗 436

第五节 丧葬习俗 437

第七章 仡佬族的宗教与禁忌 440

第一节 宗教信仰 440

第二节 禁忌 442

第八章 仡佬族的语言 443

第一节 仡佬语的使用与研究 443

第二节 仡佬语的特点 444

第九章 仡佬族文学 447

第一节 口头文学 447

第二节 文人文学 458

第十章 仡佬族艺术 463

第一节 音乐 463

第二节 舞蹈 465

第三节 戏剧 467

第四节 绘画与雕刻 468

第十一章 仡佬族的教育 469

第一节 仡佬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469

第二节 仡佬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形式 470

京族 475

第一章 概述 475

第一节 人口、分布及自然环境 475

第二节 古老而又年轻 477

第三节 光荣的革命传统 480

第二章 从大海中夺取生活资料 482

第一节 几种传统的捕捞方式 482

第二节 “寄赖”和“低嗨” 485

第三章 家庭、家族与村社组织 488

第一节 父系家长制家庭 488

第二节 异祖共祀 489

第三节 “翁村制度” 490

第四章 别具风采的生活习俗 492

第一节 袅娜多姿的服饰 492

第二节 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 494

第三节 从“栏栅屋”到“石条瓦房” 495

第五章 人生礼仪 497

第一节 婚姻 497

第二节 “认契爷”、“做十保” 500

第三节 葬礼 501

第六章 发展中的文化教育 504

第一节 本民族的语言和土俗“喃”字 504

第二节 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 507

第七章 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 509

第一节 文学的主体——民间传说故事与歌谣 509

第二节 作家文学的兴起 511

第三节 独特的京族乐器——独弦琴 513

第四节 优美的民族舞蹈 514

第八章 富有情趣的传统节日和游艺竞技 516

第一节 哈节 516

第二节 各种传统游艺竞技活动 518

第九章 宗教与禁忌 520

第一节 宗教信仰 520

第二节 各种禁忌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