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4
1.3 本研究的意义 6
第二章 文献综述 8
2.1 新手教师研究 8
2.1.1 新手教师的界定 8
2.1.2 新手教师的特点 10
2.2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 13
2.2.1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概况 14
2.2.2 外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 16
2.3 教师认知研究 19
2.3.1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9
2.3.2 研究的理论视角和主要方法 22
2.3.3 研究的主要发现 24
2.4 教师认知的静态研究:认知的内容和构成 27
2.5 教师认知发展研究 31
2.5.1 导致教师认知及课堂教学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 31
2.5.2 教师认知变化与教学行为变化 47
2.5.3 教师认知变化的结构和过程 50
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52
2.7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54
第三章 研究设计 57
3.1 研究方法选择的依据 57
3.2 研究对象 59
3.2.1 研究对象的抽样 59
3.2.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61
3.3 数据收集工具 63
3.3.1 课堂观察 64
3.3.2 访谈 65
3.3.3 研究日志 66
3.3.4 其他数据来源 67
3.3.5 研究者身份的界定 67
3.4 数据收集过程 69
3.4.1 数据收集的第一阶段 70
3.4.2 数据收集的第二阶段 73
3.5 数据分析过程 74
3.5.1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75
3.5.2 文本数据分析 76
3.6 研究的质量评价 77
3.6.1 研究的确实性 78
3.6.2 研究的可靠性 79
3.6.3 研究的可转移性 79
3.6.4 研究的可检验性 80
3.6.5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80
3.7 小结 81
第四章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变化 83
4.1 教师典型的课堂教学行为 83
4.1.1 课前准备行为 84
4.1.2 热身导入行为 85
4.1.3 语言知识教学行为 87
4.1.4 语言技能教学行为 104
4.1.5 课堂生成的处理行为 112
4.1.6 课堂互动行为 114
4.1.7 课堂管理与组织行为 120
4.1.8 教材使用行为 124
4.1.9 作业与检测行为 125
4.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132
4.2.1 胡蕾的课堂教学行为变化 133
4.2.2 刘红的课堂教学行为变化 139
4.2.3 王晶的课堂教学行为变化 149
4.3 小结 158
第五章 教师认知及其变化 159
5.1 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师认知 159
5.1.1 胡蕾的认知 160
5.1.2 刘红的认知 162
5.1.3 王晶的认知 164
5.1.4 三位教师认知的比较 166
5.2 教师认知的变化 168
5.2.1 胡蕾的认知变化 168
5.2.2 刘红的认知变化 170
5.2.3 王晶的认知变化 172
5.2.4 三位教师认知变化的比较 174
5.3 小结 175
第六章 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变化的因素 177
6.1 教师经历 177
6.1.1 教师在职学习经历 177
6.1.2 教学经历 185
6.1.3 小结:教师经历与课堂教学行为变化的关系 187
6.2 教学情境 188
6.2.1 学校文化 188
6.2.2 情境中的“重要其他人” 189
6.2.3 考试 192
6.2.4 小结: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193
6.3 教师反思 194
6.3.1 对教学的反思 194
6.3.2 小结:教师反思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197
6.4 新的教师认知 198
6.5 小结 200
第七章 课堂教学行为变化与教师认知变化的关系 201
7.1 教学行为变化与教师认知变化的互动 201
7.1.1 教师变化的主要路径 202
7.1.2 教师变化路径间的交织 207
7.2 教师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08
7.2.1 外部刺激 208
7.2.2 教学实验 209
7.2.3 对效果的评价 211
7.2.4 实践的理论化 213
7.2.5 理论的实践化 215
7.3 小结 216
第八章 结论 218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218
8.2 本研究的启示 220
8.2.1 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221
8.2.2 对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22
8.2.3 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224
8.3 本研究的贡献 225
8.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227
8.5 结语 228
参考文献 230
附录 251
附录一 背景访谈提纲 251
附录二 第一阶段课后访谈提纲 253
附录三 阶段性总结访谈Ⅰ提纲 253
附录四 第二阶段课后访谈提纲 253
附录五 阶段性总结访谈Ⅱ提纲 254
附录六 课堂教学行为编码表 254
附录七 文本资料编码表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