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改革 3
引言 3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改革的若干思想 5
一、改革导向与经济发展目标相统一 5
二、完善基本制度与创新体制相统一 7
三、完善市场体系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相统一 9
四、提高两个比重,促进分配公平 10
第二章 历史性改革与发展模式的探寻 14
一、改革内涵的把握:社会经济结构系统的解析 15
二、改革与转型的共同性:商品—市场经济的复归 18
三、改革的性质与转型的趋向:改革目标模式的不同选择 21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
一、分清经济模式的两种含义 25
二、新模式的创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26
三、中国模式的解读及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46
第四章 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的特征与内涵:“四主型”模式 53
一、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特征和内涵 53
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中国模式的完善 57
第五章 巩固奠定科学发展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 67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8
二、对当前公有制主体地位状况的理论思考 76
三、抓住有利时机振兴公有制经济 83
四、坚定不移地科学推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和改革 91
第六章 构建体现效率与公平历史性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 98
一、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99
二、理顺分配关系的根本指导方针: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15
三、在深化改革中实施公平分配的系统工程 125
四、要高度重视劳动收入分配问题 136
五、构建国家主导的企业职工权益保护体系 141
第七章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47
一、健全、规范全国统一市场 147
二、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156
第八章 中国特色国家调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64
一、中国特色国家调控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 164
二、“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国家调节为主导”的新型调节机制 174
三、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发挥财税调节功能 178
四、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 186
五、城市住房市场的国家调控 194
中篇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开放 205
引言 205
第九章 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开放的若干思想 207
一、立足内外统筹,增强驾驭开放的能力 207
二、扩大开放视野,增强全方位开放意识 208
三、加快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210
四、坚持自主开放,建设开放性经济体系 211
五、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有效应对开放风险 212
第十章 发展自主开放的对外贸易 215
一、科学发展观视域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 215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阶段特征及其动态利益 221
三、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232
四、强势应对美国的货币战与贸易战 240
五、FDI的贸易拉动效应与中美贸易纷争 251
六、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59
七、内外统筹和自主开放视角下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264
第十一章 金融开放与产业安全 274
一、改革开放时期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阶段性 274
二、资本项目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 283
三、金融开放与制造业安全 297
四、金融开放与服务业安全 302
五、金融开放与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308
第十二章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开放策论” 311
一、我国传统开放型经济面临的问题 311
二、加快转变的战略抉择:六个适当控制与积极提升 321
下篇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 331
引言 331
第十三章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333
一、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 333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40
三、坚持科学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 345
第十四章 坚持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战略 349
一、自主创新是实现快速和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349
二、创造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 355
三、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360
四、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 367
第十五章 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370
一、城镇化道路的一般含义和中国特点 370
二、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机制,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377
三、中国的城镇化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378
四、关于地区城镇化实践的两篇调研报告 382
第十六章 坚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402
一、新农村建设要倡导发展集体经济 402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某些倾向性问题值得重视 408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两篇调研报告 413
第十七章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36
一、中国区域发展理论创新 436
二、处理好区域发展中的若干关系 443
第十八章 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449
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可持续发展 449
二、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之路 457
参考文献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