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概述 1
1.2烟气脱硫工艺方法 3
1.2.1湿法烟气脱硫 4
1.2.2半干法烟气脱硫 6
1.2.3干法烟气脱硫 7
1.2.4.各工艺条件比较 10
1.3金属氧化物烟气脱硫 10
1.3.1氧化铜烟气脱硫研究进展 11
1.3.2氧化铈烟气脱硫研究进展 17
1.3.3载体的选择 22
1.4氧化物在载体表面单分子层分布状态研究 27
1.4.1密置模型 27
1.4.2嵌入模型 29
1.4.3对称模型 31
1.4.4点状和单分子层岛状分布 32
1.4.5固-固润湿模型 32
1.5本书研究内容 33
2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35
2.1概述 35
2.2活性组分负载量的测定方法 36
2.3实验准备 38
2.3.1吸附剂的制备 38
2.3.2实验设备选择 40
2.4吸附剂的表征 41
2.4.1 γ-Al2O3物相及形貌分析 41
2.4.2 CeO2/γ-Al2O3物相及形貌分析 44
2.4.3 CuO/γ-Al2O3物相及形貌分析 47
2.4.4 CuO/γ-Al2O3、CeO2/γ-Al2O3程序升温还原分析 50
3实验研究方法 54
3.1概述 54
3.2实验设备 54
3.3小波变换消除热重噪声信号 55
3.3.1热重分析影响因素 55
3.3.2小波消噪原理 56
3.3.3 Daubechies小波函数消噪处理 59
3.4吸附剂烟气脱硫反应传输特性分析 62
3.4.1气固反应步骤分析 62
3.4.2孔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64
3.4.3消除扩散影响 66
4吸附剂脱硫性能实验 70
4.1概述 70
4.2 γ-Al2O3吸附SO2实验 71
4.2.1O2的影响 71
4.2.2水蒸气的影响 72
4.2.3 SO2的影响 72
4.2.4 温度的影响 73
4.3 CuO/γ-Al2O3脱硫性能实验 74
4.3.1载铜量的影响 74
4.3.2反应温度的影响 75
4.3.3SO2浓度的影响 76
4.3.4 O2的影响 77
4.3.5水蒸气的影响 77
4.4 CeO2/γ-Al2O3脱硫性能实验 78
4.4.1 CeO2负载量的影响 78
4.4.2 温度的影响 79
4.4.3 SO2浓度的影响 79
4.4.4 O2的影响 80
4.4.5水蒸气的影响 80
4.5 CuO-CeO2/γ-Al2O3脱硫性能实验 80
4.6助剂对CuO-CeO2/γ-Al2O3脱硫性能的影响 82
4.6.1助剂的选择 82
4.6.2助剂KCl、K2SO4的影响 83
4.6.3 温度的影响 84
5吸附剂脱硫反应动力学 86
5.1概述 86
5.2 CuO/γ-Al2O3脱硫反应分析 87
5.2.1 CuO/γ-Al2O3脱硫反应途径分析 87
5.2.2 0.12CuAl吸附剂比表面积 89
5.3 CeO2/γ-Al2O3脱硫反应分析 94
5.4反应动力学分析 98
5.4.1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 98
5.4.2吸附种类 100
5.4.3 CuO/γ-Al2O3、 CeO2/γ-Al2O3等压吸附过程 104
5.5 CuO/γ-Al2O3吸附动力学 105
5.5.1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105
5.5.2模型的检验与讨论 106
5.6 CeO2/γ-Al2O3吸附动力学 107
5.6.1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107
5.6.2模型的验证与讨论 108
6吸附剂的再生 110
6.1概述 110
6.2吸附剂失活 110
6.3再生方式的选择 112
6.3.1热再生 113
6.3.2还原再生 114
6.4 H2还原CuO/γ-Al2O3、CeO2/γ-Al2O3吸附剂再生实验 117
6.4.1 H2的影响 117
6.4.2 温度的影响 118
6.4.3 CuO负载量的影响 119
6.4.4时间的影响 122
6.4.5循环次数的影响 123
7研究展望 125
参考文献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