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派 第2辑 课程改革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主编;张启福本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6725x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3

第一章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情况 3

第一节 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简介 3

第二节 从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到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5

第三节 从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到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7

第二章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指导思想 9

第一节 两种片面性 9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上的优秀传统 10

第三节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思想简述 11

一、两个吸收 11

二、一个准则 12

三、一个实际 12

四、一个中心环节 12

五、四项实践要求 12

第三章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原则 15

第一节 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5

第二节 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16

第三节 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17

第四节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的原则 18

第五节 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的原则 19

第六节 强动机浓兴趣的原则 19

第七节 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原则 20

第四章 教材教法 23

第一节 教材特点 23

一、编写原则 23

二、体例及特点 24

三、教材的优点 25

第二节 教法设计 33

一、课堂常规的训练和自学习惯的培养 33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36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38

四、引进多媒体技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语文训练效率 40

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 41

六、乐学、会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42

七、重导、善导,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3

八、实行分层教学,促使学生人人过关 45

九、读书分三步走,正确处理旁批中的文字 46

十、自学模式体系 46

第五章 “启读练知结”的阐释 49

第一节 “启”“结” 49

第二节 “读练” 53

第三节 “知” 61

附: 67

试论班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 67

启读练知结的“三观”思考 74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要突出“四性” 80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与个性发展 86

试谈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优化 89

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92

在“自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96

谈语文自辅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101

在自学辅导中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 104

加强领导是开展教学实验的重要保证 106

科研兴教求发展,科研兴校创辉煌 110

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15

第二编 情境教学 123

第一章 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及其理论依据 123

一、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 124

二、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124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126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 127

第二章 情境教学的特点 129

一、形真 129

二、情切 130

三、意远 132

四、理寓其中 133

第三章 运用情境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37

一、形式上的新异性 137

二、内容上的生动性 138

三、方法上的启发性 140

第四章 情境教学的备课 143

一、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143

二、利用想象,进入角色 146

三、精心设计,优化情境 148

第五章 如何观察情境教作文 151

一、观察的对象 151

二、观察点、观察程序和时间安排 154

三、观察的导语 155

第六章 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 157

一、引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 158

二、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 160

三、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 162

四、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 165

第三编 参与教学 171

第一章 小学参与教学研究 171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171

一、研究目的 171

二、研究的缘由 172

三、研究价值 176

四、研究的动态与情报 176

五、研究目标与思路 177

六、研究内容 177

第二节 参与教学的理论探讨 177

一、参与教学的基本假设 177

二、参与教学的实施对策 178

三、参与教学的理论依据 178

第三节 实验概况 182

一、小学参与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阶段 183

二、实验参与教学实践研究阶段 183

三、继续进行自然实验研究阶段 183

四、总结阶段 184

第二章 参与教学的原则及特点 185

第一节 参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185

一、主体性原则 185

二、体验性原则 186

三、激励性原则 186

四、反馈性原则 186

第二节 参与教学的特点 186

一、参与教学的广泛性 187

二、参与活动的层次性 187

三、参与过程的心理调控性 187

四、参与效果评价的多样性 188

第三章 参考教育的实施 189

第一节 参与教学的实践操作要素 189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189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190

三、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 191

四、采用积极评价,发展学生参与 191

五、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参与效果 192

第二节 小学参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93

一、参与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 193

二、参与教学的教学效绩 193

第四章 参与教学法的评价、推广与思考 195

第一节 参与教学法的评价体系 195

第二节 参与教学的实验效果 196

一、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96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197

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98

四、提高了学生学业成绩 199

五、人格特征由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 200

第三节 参与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201

一、成果推广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201

二、成果推广应用的范围 202

三、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202

四、成果推广应用的方法 202

五、成果推广应用的管理、调控 202

六、参与教学成果推广研究教学实践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202

七、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与做法 203

八、成果推广应用的效果 205

第四节 参与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208

一、建立参与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210

二、完善参与教学的教学流程及主要环节 210

三、探索参与教学与现代师生关系的建设 210

四、形成参与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210

五、研究参与教学办学观的教育哲学内涵极其大致定位 210

六、构建参与教学教学模式 210

七、比较参与教学与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流派的相融性与自身的局限性 210

八、实施参与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 211

九、预测参与教学在21世纪的发展 211

附: 213

参与教育的特点浅析 213

论在参与中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17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 224

创造想象机会激发学生参与 230

在参与中感受美 233

第四编 快乐教学 241

第一章 快乐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第一节 快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 241

一、快乐教育的定义、实质 241

二、快乐教育的特征 242

三、快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242

四、快乐教育的意义 243

五、快乐教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243

第二节 快乐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 244

一、快乐教育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44

二、快乐教育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 245

第三节 快乐教育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 246

一、快乐教育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246

二、快乐教育中,更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 246

三、快乐教育的教育观,符合时代要求 247

第四节 快乐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248

一、快乐教育符合小学生一般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 248

二、快乐教育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体现出整体心理过程 248

第五节 快乐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249

一、全面性原则 249

二、和谐性原则 252

三、主动性原则 253

第六节 快乐教育的课堂教学特色 254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 254

二、教师善教之乐 256

三、学生的学习之乐 258

第七节 快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259

一、直观演示法 259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259

三、游戏教学法 260

四、表演教学法 260

五、评比竞赛法 261

六、儿歌教学法 261

七、动手操作法 262

八、问题讨论法 262

九、设疑教学法 263

十、分数激励法 263

十一、评价激励法 264

十二、快乐作业法 264

十三、微笑教学法 265

十四、师生换位法 265

十五、教学内容激趣法 266

第八节 快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266

一、快乐教育系统化 266

二、快乐教育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267

三、快乐教育实验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67

四、快乐教育的研讨和学术交流更加深化和扩展 267

第二章 快乐教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69

第一节 快乐教育的研究对象 269

第二节 快乐教育的研究方法 271

一、经验总结法 271

二、调查法 272

三、实验法 272

四、测量法 272

第三章 快乐教育研究步骤与措施 275

第一节 一条主线 275

第二节 三个阶段 275

一、理论学习阶段 275

二、快乐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形成、发展阶段 276

三、科研总结阶段 276

第三节 六项具体措施 276

一、转变观念,常抓不懈 276

二、专题管理 279

三、典型引路 280

四、评价导向 280

五、竞赛激励 280

六、总结提炼 281

第五编 希望教学 285

第一章 希望教学概述 285

第一节 希望教学的产生与主张 285

一、希望教学的界定 285

二、希望教学的产生 285

三、“希望教学”的基本主张 287

第二节 希望教学的含义 289

一、“希望教学”的教育理论依据 289

二、希望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290

第三节 希望教学的哲学思考 295

第二章 让每个学生具有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 303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304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06

第三章 希望教学与树立信心 307

第一节 充满爱心的教育可以找回信心 307

第二节 改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信心 308

第三节 协调教育力量可以坚定信心 310

第四章 希望教学的教学原则 313

一、期待性原则 313

二、激励性原则 314

三、渗透性原则 314

四、辩证施教原则 314

五、反馈调节原则 315

六、分层指导原则 315

第五章 实施希望教学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317

第一节 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318

第二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情感 319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321

第四节 培养学生学习的坚强意志 323

第六章 实施希望教学 325

第一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希望教学 325

一、给孩子们爱心 325

二、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326

三、改革教法,指导学法 328

四、分层指导,共同提高 329

五、分析学生,分类推进 330

六、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希望教学的实施 330

第二节 用激励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331

一、调整标高,树立自信 332

二、找准时机,及时激励 332

三、充分信任,真诚激励 333

四、以“己心”唤“他心”,开导激励 333

五、变“苦”为“乐”,全面激励 333

第三节 交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334

一、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334

二、指导学生当小老师授课 335

三、培养学生养成单元复习归纳的良好习惯 335

四、将评比竞赛性活动贯穿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 335

五、引导学生自己办文学社 336

六、将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样式融入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336

第四节 通过英语教学实施“希望教学” 336

一、激发兴趣,树立目标 337

二、正面激励,增强信心 338

三、调整教材,重视反馈 340

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341

五、坚定信念,殷切希望 342

第五节 唤醒自尊 树立信心 342

一、增强信任感,唤醒自尊,树立信心,让学生在成功中看到希望 342

二、激发兴趣,增强内驱力,唤起求知欲 343

三、因材施教,及时反馈补救,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