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11
第一章 写作背景 13
一 蒲鲁东及其著作 13
二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最初评价 20
三 唯物史观的形成与马克思态度的转变 29
四 国际工人运动与蒲鲁东的消极影响 35
第二章 国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39
一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及欧美世界的传播 39
二 《哲学的贫困》在苏联的传播 44
第三章 国内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49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版本与传播 49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版本与传播 54
第四章 《哲学的贫困》与MEGA2编辑 56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63
第五章 国外研究状况 65
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65
二 十月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 70
第六章 国内研究状况 79
一 写作背景与研究现状 82
二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83
三 现实意义 84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87
第七章 《哲学的贫困》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89
一 批判蒲鲁东的经济学 90
二 批判蒲鲁东的哲学 101
第八章 《哲学的贫困》的重要理论观点 121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121
二 作为劳动时间的价值 129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137
哲学的贫困&马克思 139
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马克思 242
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恩格斯 253
论蒲鲁东(给约·巴·施韦泽的信)&马克思 267
关于“哲学的贫困”&马克思 275
蒲鲁东对财产的起源问题的错误看法&马克思 277
第五部分 附录 283
附录Ⅰ 研究文献精选 285
一 《马克思反驳蒲鲁东》&弗·梅林 285
二 《关于〈哲学的贫困〉(1847)》&德拉-沃尔佩 300
三 《〈哲学的贫困〉是〈资本论〉的萌芽》(节选)&阿·伊·马雷什 311
四 《马克思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承认和这一理论在〈哲学的贫困〉中的运用》&瓦·图赫舍雷尔 320
附录Ⅱ 我翻译《哲学之贫乏》的经过 334
附录Ⅲ 延伸阅读书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