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学 3
关于“晋学”研究的战略思考&张有智 3
晋学概念及其他&张有智 9
晋学的四大特征&畅海桦 12
晋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林宏跃 15
晋学研究资料利用问题&仝建平 18
尧文化研究 23
也论尧文化——兼与高邮发祥说商榷&张玉勤 张晓荣 23
尧都平阳在临汾不在太原——对王尚义《太原建都已有4470年》一文的商榷&周征松 30
试论陶寺遗址即尧都&张有智 武幸龙 34
晋国史研究 43
叔虞封地诸说正误辨析&李孟存 常金仓 43
古唐国与我国原始驯养业&常金仓 50
西周时期的晋国&李孟存 常金仓 53
晋国的始盛之君——晋献公&杨秋梅 60
晋侯请隧新解&常金仓 66
对《晋作爰田考略》的异议&李孟存 常金仓 70
爰田与井田——与林鹏同志再商榷&李孟存 常金仓 75
晋作爰田探讨&张玉勤 80
晋作爰田、作州兵考释&卫文选 85
晋国的军制&李孟存 常金仓 96
晋作州兵探析&张玉勤 101
晋国灭国略考&卫文选 107
晋国县郡考释&卫文选 115
晋文公富国要略&卫文选 121
晋国公族与公室关系的变异&杨秋梅 129
“晋无公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杨秋梅 136
论春秋晋国宗族组织间的政治关系&张有智 142
有道变无道:春秋晋国史中最生动的一页&张有智 149
赵世系中赵夙与赵衰的辈分考辨&林宏跃 156
绛商与空首布&李孟存 160
晋国后期内战及其历史影响&杨秋梅 164
历代晋卿与晋国兴衰的关系&卫文选 169
略论春秋与战国的年代界限&李孟存 176
三晋文化研究 183
论三家分晋形成的社会机制&林宏跃 183
《山西省文化史略》述评&张有智 190
三晋地缘政治特色之解析&杨秋梅 197
晋文化是东周时期的主体文化&张玉勤 张辉杰 202
周族起源考&张玉勤 209
论法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孕育&张有智 216
宗法制在晋国的衰落&张有智 235
范宣子刑书探微&李孟存 常金仓 241
晋国的道德风尚及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林宏跃 249
《周易》与晋国文化&李孟存 255
孔子与晋国&李孟存 258
晋文公称霸的战略思想&周征松 263
晋国史书《乘》探微&畅海桦 鞠振 266
试探晋国史官地位嬗变之因&畅海桦 272
魏国率先变法原因探析&杨秋梅 279
论赵国的定都与变迁&畅海桦 287
卜子夏教育思想探微&杨秋梅 292
子夏法思想论析&谢耀亭 299
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谢耀亭 304
子夏故里温邑考——兼与“卫国说”者商榷&谢耀亭 310
子夏之学与三晋学术&杨秋梅 317
荀子与晋学&张焕君 320
荀子游齐考&谢耀亭 323
荀子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陈德安 328
荀子的学习思想探析&陈德安 申国昌 336
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意义&陈德安 348
韩非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陈德安 359
附录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晋学研究论著目录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