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教程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敦福主编;刘玉照,肖瑛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40391121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主要社会学家的生平和思想、重要理论流派的观点。作者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注重吸收国外教材优点,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全书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注重专业性和学科特色,具有前沿性和开放性。以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案例和经验事实材料来展示社会学方法和视角的魅力,是本书的显明特征。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政法等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和社会读者使用。

第一部分 社会学的视野 3

第一章 社会学:对身边熟悉世界的探索 3

第一节 邀请你来学社会学 3

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 3

二、社会学想象力 6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观点与争论 7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0

一、从经典社会学家和社会学著作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0

二、从当代社会学家所做的工作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2

三、本书的观点 14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14

一、作为科学的社会学 14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6

第四节 社会学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24

一、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4

二、社会学作为一门职业 29

小结 31

关键词 32

复习思考题 32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33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33

第二章 社会学成长的足迹 35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 35

一、起源 35

二、早期的社会学奠基入 36

三、社会学古典传统及其大师 40

第二节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 45

一、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的兴旺 45

二、战后社会学的世界性拓展 47

第三节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53

一、传入时期(1891—1930年) 53

二、建设时期(1931—1951年) 56

三、中断时期(1952—1978年) 62

四、恢复与重建时期(1979—) 63

小结 65

关键词 66

复习思考题 6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6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67

第三章 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主要的理论流派 68

第一节 结构功能论 69

一、理论渊源 69

二、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和默顿 70

第二节 冲突论 72

一、理论渊源 72

二、主要的冲突论社会学家及其观点 73

第三节 互动论 76

一、社会互动 76

二、理论渊源 77

三、乔治·米德的互动理论 78

四、符号互动论的两个学派;芝加哥派和爱荷华派 79

五、戈夫曼的“拟剧论” 80

六、常人方法学 81

第四节 交换论 82

一、理论渊源 82

二、交换论者的理论观点 83

第五节 社会学理论的新综合与新视角 86

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86

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87

三、布迪厄的实践与反思社会学 88

小结 89

关键词 90

复习思考题 90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90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90

第二部分 社会的基本框架:基本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95

第四章 社会 95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95

一、语源学上的“社会” 96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概念的解释 97

三、本书关于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99

第二节 社会结构 100

一、社会结构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 100

二、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 105

第三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107

一、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 107

二、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107

三、工具型关系和情感型关系 108

四、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 108

第四节 基本的社会类型 109

第五节 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112

小结 115

关键词 116

复习思考题 11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11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116

第五章 文化 118

第一节 文化概述 119

一、关于文化概念的探讨 119

二、文化的一般特性 121

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22

四、生活中的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 123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25

一、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 125

二、文化的层次构成 128

三、文化的功能 128

四、文化分析的理论观点 129

五、文化社会学 132

第三节 文化一体化 133

一、文化多元化与关于有无文化共性的探讨 133

二、文化一体化问题 134

三、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 134

四、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 135

五、主体文化与亚文化 135

第四节 文化变迁及其方式 136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文化变迁 137

小结 139

关键词 141

复习思考题 141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141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141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亲密关系 143

第一节 邻里与伙伴群 143

一、邻里 143

二、“伙伴群”或“友群” 145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概述 145

一、家庭的形态 146

二、家庭的类型 148

三、家庭生命周期 150

四、家庭的功能 150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 151

一、中国婚姻关系的变动 151

二、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151

三、家庭功能的变迁 152

四、中国的家族与亲属关系 153

五、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主要议题 155

小结 159

关键词 160

复习思考题 160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160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162

第七章 社会组织 16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组织 165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 165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166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 167

四、社会组织的结构 168

第二节 组织理论与组织社会学 171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72

二、人际关系理论 173

三、X理论与Y理论 174

四、组织社会学的发展 175

五、组织社会学的繁荣 176

第三节 科层制及其未来 177

一、科层制的涵义与特征 178

二、科层制的反功能 179

三、寡头统治 180

四、科层制的未来 181

第四节 中国的单位制 183

一、“单位”“单位现象”与“单位体制”“ 183

二、单位制形成的原因 185

三、单位制的基本特征 186

四、变迁与转型中的单位制 188

第五节 我国的民间组织 188

一、民间组织的涵义 189

二、我国民间组织的分类 190

三、我国民间组织的作用 191

四、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 192

小结 195

关键词 196

复习思考题 19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19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197

第八章 社会制度 199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199

一、社会制度的特征 200

二、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 200

三、社会制度形成的关键阶段:制度化 201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 202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 203

第二节 经济制度 203

一、经济制度对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 203

二、职业社会学 205

三、劳动和异化 206

四、消费者社会的来临与消费社会学的勃兴 207

第三节 政治制度 208

一、政治制度概述 208

二、政治社会学 208

三、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 209

第四节 教育制度 210

一、教育的功能 210

二、冲突论的观点 211

三、互动论对教育制度的研究 213

四、作为官僚机构的学校 213

小结 215

关键词 216

复习思考题 21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21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217

第三部分 社会的空间聚落与社会运行 221

第九章 乡村、城市与社区 221

第一节 社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社会 221

一、“社区”的含义 221

二、社区与社会 224

三、社区与行政区 225

第二节 社区的类型 225

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226

二、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 228

第三节 社区变迁 228

一、乡村、城市与社区变迁 228

二、城市化 230

三、中国城市化:历程与现状 231

第四节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34

一、社区文化理论 234

二、社区权力理论 235

三、区位理论 236

四、社区研究中的微观研究法 237

小结 238

关键词 239

复习思考题 239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239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239

第十章 个人社会化 24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241

一、“本性”还是“教养”:一个被证明是虚假的、无意义的争论 241

二、社会化的内涵 242

三、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 244

四、再社会化 245

五、个人社会化的一些特例 245

六、自由的能动者还是木偶? 247

第二节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248

一、库利的“镜中之我” 249

二、米德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化理论:“主我”和“宾我”,“重要的他人”与“概化的他人“” 250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本我”“自我”和“超我” 252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253

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255

一、家庭里的社会化 255

二、学校里的社会化 256

三、伙伴群对社会化的影响 257

四、大众传播媒介:日益重要的社会化手段 257

第四节 毕生社会化 258

小结 260

关键词 262

复习思考题 262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262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262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63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263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263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战 264

三、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266

第二节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267

一、功能论对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268

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剖析 269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和起因 270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270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271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273

第四节 剖析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三个案例:印度、英国和中国 275

一、印度的种姓制度 275

二、英国:一个阶级意识很强的社会 276

三、中国社会分层的历史和现实 278

小结 282

关键词 283

复习思考题 283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283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284

第十二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285

第一节 何谓越轨 286

第二节 对越轨的解释 291

一、生物学的解释 291

二、心理学的解释 291

第三节 关于越轨的理论观点 292

一、差异交往理论 292

二、标签理论 293

三、社会建构理论 294

四、手段一目标说:默顿对越轨产生原因的功能论解释 295

第四节 社会控制 296

一、社会控制的界定 296

二、社会控制的分类 297

第五节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299

一、制度化控制 299

二、非制度化控制 300

三、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的关系 301

小结 302

关键词 303

复习思考题 303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303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304

第十三章 集体行动、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 306

第一节 集体行动 306

一、集体行动的一般特征 306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困境” 306

三、集体行动理论 307

四、集体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309

第二节 社会运动 311

一、社会运动的内涵 311

二、社会运动的类型 312

三、社会运动理论 313

四、当代社会运动发展趋势:新社会运动 314

第三节 社会变迁 316

一、社会变迁的定义 316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316

三、解释社会变迁的理论 319

第四节 现代化、全球化 323

一、现代化理论 323

二、全球化的现象与过程 326

三、依附理论 328

四、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329

第五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 330

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330

二、改革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 331

三、开放政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问题 333

小结 333

关键词 334

复习思考题 334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334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335

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 337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337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和要素 337

二、社会学与社会问题 339

第二节 生态与环境问题 340

一、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 340

二、公地悲剧与公共资源理论:从哈丁到奥斯特罗姆 342

三、环境保护的不同做法 344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46

五、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47

第三节 人口问题 349

一、人口老化 349

二、人口素质问题 353

三、性别比例失调 356

第四节 就业问题 357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 358

二、下岗失业者 361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 363

第五节 贫困问题 365

一、贫困的定义 365

二、贫困的类型 366

三、对贫困的理论解释 367

四、我国的贫困问题和反贫困行动 368

小结 369

关键词 370

复习思考题 370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370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371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37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保障? 373

一、认识社会保障 373

二、国内外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373

三、社会保障概念的要义 375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376

一、社会保障的前身——慈善救济事业 376

二、社会保障的雏形——济贫制度 377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78

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379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模式与体系 380

一、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380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383

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视角 386

一、社会保障与个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87

二、社会分层理论与社会保障 389

三、功能论和冲突论视角下的社会保障与社会 389

第五节 社会工作:一种新的专门化职业 391

一、社会工作概述 391

二、社会工作的方法 392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 392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393

第六节 社会政策 395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 395

二、社会政策的内容 396

三、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397

四、社会政策的理论视角 398

小结 400

关键词 401

复习思考题 401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 401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 402

第四部分 附录 407

社会研究方法 407

第一节 社会研究方法论 407

一、社会科学研究经常犯哪些错误?为什么需要社会研究方法? 407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演变 409

三、什么是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论有哪些? 412

四、华莱士的科学环 417

五、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 418

第二节 社会研究方法的类型、程序与工作伦理 420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类型 420

二、研究程序 424

三、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428

四、社会研究中需要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 429

第三节 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 430

一、社会调查 431

二、个案调查(个案研究)与典型调查 433

三、田野工作或实地研究 435

四、访谈法 435

五、参与观察 437

六、实验法 438

七、非接触性研究 438

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