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中国哲学要义 7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9
金岳霖与《中国哲学》 21
熊十力与《略说中西文化》、《答马格里尼》 33
方东美与《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 43
唐君毅与《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导论》 56
张岱年与《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71
冯契与《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转识成智》 84
史华慈与《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 93
牟复礼与《世界观的开始》 107
倪德卫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意志无力》 120
荒木见悟与《我的学问观》 135
秦家懿与《儒与耶:一个比较研究》 146
李泽厚与《说巫史传统》 162
杜维明与《试谈中国哲学中的三个基调》 177
成中英与《中国哲学的四个特性》 188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199
王国维与《释理》 201
张东荪与《中国哲学上的范畴》 215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 231
沈有鼎与《中国哲学今后的开展》 242
岛田虔次与《关于中国近世的主观唯心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 252
侯外庐与《十六、七世纪中国进步哲学思潮概述》 263
狄百瑞与《从17世纪看中国君主专制与儒家理想》 276
钱穆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引论》 289
萧萐父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刍议——新编〈中国哲学史〉导言》 306
傅伟勋与《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中国哲学方法论建构试论之一》 318
劳思光与《对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之探讨及建议》 332
汤一介与《对中国哲学的哲学思考》 347
安乐哲与《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 359
儒家哲学 371
梁启超与《儒家哲学》 373
蒙文通与《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 383
牟宗三与《儒家系统之性格》 398
徐复观与《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411
芬格莱特与《如同神圣礼仪一般的人类社群》 423
金谷治与《关于〈中庸〉的解释》 436
葛瑞汉与《程朱人性说的新意》 447
陈荣捷与《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 462
冈田武彦与《刘蕺山》 479
贺麟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490
庞朴与《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500
刘述先与《从当代新儒家观点看世界伦理》 511
佛教与道教 527
陈寅恪与《支愍度学说考》 529
欧阳渐与《唯识抉择谈》 545
吕澂与《〈起信〉与禅——对于〈大乘起信论〉来历的探讨》 559
石峻与《读慧达〈肇论疏〉述所见》 573
汤用彤与《论“格义”——最早一种融合印度佛教和中国思想的方法》 587
王明与《〈黄庭经〉考》 600
任继愈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615
柳存仁与《明儒与道教》 624
索引 637
后记 659
出版说明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