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受众研究目的 1
第一节 受众:传播学研究中的核心命题 1
一、传播学经典模式中的受众 1
二、传播学理论研究中的“受众” 7
三、批判传播学理论研究中的受众 10
第二节 受众内涵 12
一、受众概念 12
二、受众的演变 13
第三节 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意义中的受众 20
一、团体、群体、个体、大众 20
二、媒体市场中的消费者 23
三、理性的解读者 24
四、新技术中的“传—受”合体 26
第四节“受众研究”目的:从“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的再发现 29
第二章 受众细分 31
第一节 受众群体与满足群组 31
一、受众与媒体的相辅相存 31
二、受众群体 31
三、满足群组 37
第二节 受众形成与保持 38
一、受众选择 40
二、受众行为:“使用与满足” 47
三、受众忠诚:“期望—价值”理论 50
四、受众偏好与兴趣 53
五、受众流 56
第三章 受众的媒体使用 59
第一节 媒体是受众的日常生活 59
第二节“传—受”关系 61
一、“传—受”之间 61
二、传者的假想方与参照群体 63
三、受众群体刻板印象 68
第三节“传—受”互动 76
一、纪录片与受众 78
二、大众文化与受众 79
三、时尚与受众 80
四、暴力、性与受众 82
五、审美内容与受众 84
六、广告与受众 85
七、政治传播与受众 87
八、体育内容与受众 89
第四节 受众差异与媒体使用 90
一、女性与媒体 90
二、受众差异与传播效果 93
三、媒体影响的新理论 95
第五节 社会认同与“媒体迷” 99
一、社会认同 99
二、“媒体迷” 101
第四章 媒体素养:受众的理性行为 106
第一节 新闻:远不是所报道的事实 106
第二节 受众理解媒体的方式 110
第三节 受众的“媒体素养” 111
一、“媒体素养” 111
二、“媒体素养”的“讯息反应” 112
第四节“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 114
一、“媒体素养教育” 114
二、国外“媒体素养教育” 115
三、中国“媒体素养教育” 122
第五章 受众调研 125
第一节 传播研究方法 125
一、历史性资料分析法 125
二、调查、访谈分析法 125
三、文本分析法 126
四、内容分析法 126
五、观察分析法 126
六、实验分析法 127
第二节 电视收视率 146
一、视听率测量方法的演变 146
二、收视分析与节目编排 152
三、收视分析与广告媒体计划 156
四、满意度调查 158
第三节 社会化媒体网络数据分析 167
一、社会化媒体 167
二、分析框架 169
三、报刊、电视在微博上的口碑测评 173
第六章 受众演变 200
第一节“技术—受众” 200
一、受众分化与趋同 200
二、受众“逃逸” 203
第二节 受众概念新理解 206
一、交互性 206
二、受众维度 206
第三节 受众存在:媒体永恒的话题 208
一、作为目标的受众 208
二、作为观看者的受众 208
三、作为参与者的受众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