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绪论 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1
一、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所谓“名”与“字” 1
二、范畴体系的层次与演变 4
三、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总体系 12
四、哲学范畴的循旧与立新 17
第一篇 自然哲学概念范畴(上) 23
(1)天 23
(2)道、天道 27
(3)气、元气 35
(4)理、法则 45
(5)太极 55
(6)无极、无穷 62
(7)一、太一 64
(8)元、玄 66
(9)虚、太虚 68
(10)宇宙 70
(11)体用、本体、实体 71
(12)道器、形上形下 81
(13)有无 84
(14)自然 92
(15)阴阳 96
第二篇 自然哲学概念范畴(下) 103
(16)五行 103
(17)精神、精气、神明 107
(18)神、神化 112
(19)诚 116
(20)物 120
(21)象、法象 123
(22)质、形质 127
(23)同异、一体、合一 129
(24)变化、易、动静 132
(25)几 137
(26)能 139
(27)命、命与力 140
(28)和、太和 148
(29)反、反复 151
(30)两端、两一 155
(31)势、理势 158
(32)所以、故、因 163
(33)事理 166
(34)生、生命 169
(35)元亨利贞 175
第三篇 人生哲学概念范畴 179
(36)德、道德 179
(37)仁、仁义 182
(38)兼、兼爱 196
(39)公 197
(40)中、中庸 202
(41)人伦 207
(42)性、气质 209
(43)心 218
(44)情、才 227
(45)意、志意、言意 230
(46)良知、良心 233
(47)当然 236
(48)贵、良贵 239
(49)权 242
(50)分、名分 245
第四篇 知识论概念范畴 248
(51)知、智、知行 248
(52)名、正名 254
(53)思、虑 262
(54)心术 265
(55)真、诚 267
(56)三表 268
(57)效验 268
(58)指 270
(59)德性所知、道心 272
(60)格物致知 276
概念范畴索引 281
人名索引 285
书篇名索引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