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健敏,韦寿莲,刘梦琴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22189523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含滴定分析小结)、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每章都附有“本章概要”、“思考题及习题”和参考答案,内容涵盖了分析化学的有关概念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和应用。

第1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

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3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1.4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4

思考题及习题 5

第2章 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 6

2.1 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6

2.1.1 气体和液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6

2.1.2 固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7

2.2 试样的分解 9

2.2.1 无机试样的分解 9

2.2.2 有机试样的分解 11

2.3 分析方法的选择 12

2.4 干扰组分的处理 13

2.5 测定及结果的评价 13

思考题及习题 13

第3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14

3.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4

3.1.1 误差来源与分类 14

3.1.2 准确度与误差 15

3.1.3 精密度与偏差 16

3.1.4 公差 18

3.1.5 准确度与精密度 19

3.2 随机误差的分布 19

3.2.1 正态分布 19

3.2.2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0

3.3 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22

3.3.1 t分布曲线 22

3.3.2 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3

3.3.3 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24

3.3.4 显著性检验 26

3.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0

3.4.1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30

3.4.2 减小测定误差 30

3.4.3 减小随机误差 30

3.4.4 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30

3.4.5 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31

3.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2

3.5.1 有效数字 32

3.5.2 数字修约规则 33

3.5.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3

3.6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4

3.7 Excel软件在分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35

思考题及习题 37

第4章 滴定分析法引论 40

4.1 滴定分析法概述 40

4.1.1 滴定分析法中的几个常用术语 40

4.1.2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40

4.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41

4.2.1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41

4.2.2 滴定分析法中的四种滴定方式 41

4.3 标准溶液 43

4.3.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3

4.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4

4.3.3 浓度、活度与活度系数 46

4.4 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47

4.4.1 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之间的计量关系 47

4.4.2 分析结果的计算 47

4.4.3 滴定分析法计算 48

思考题及习题 51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53

5.1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53

5.1.1 酸碱质子理论 53

5.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54

5.1.3 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55

5.1.4 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56

5.1.5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59

5.2 酸碱指示剂 66

5.2.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66

5.2.2 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67

5.2.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68

5.2.4 混合指示剂 68

5.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9

5.3.1 强酸强碱的滴定 69

5.3.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71

5.3.3 多元酸(碱)的滴定 73

5.3.4 终点误差 75

5.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77

5.4.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7

5.4.2 应用示例 79

5.5 酸碱滴定结果示例 85

思考题及习题 88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92

6.1 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92

6.1.1 EDTA的性质 92

6.1.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特点 94

6.2 配位平衡 94

6.2.1 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94

6.2.2 MLn型配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和累积形成常数 95

6.2.3 EDTA的质子化常数和累积质子化常数 95

6.2.4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96

6.2.5 EDTA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99

6.3 金属指示剂 101

6.3.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01

6.3.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102

6.3.3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103

6.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04

6.4.1 配位滴定曲线 104

6.4.2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106

6.4.3 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条件 107

6.4.4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107

6.5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09

6.5.1 控制溶液酸度 109

6.5.2 使用掩蔽剂 111

6.5.3 使用解蔽剂 113

6.5.4 选用其他滴定剂 113

6.5.5 预先分离 113

6.6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114

6.6.1 直接滴定法 114

6.6.2 返滴定法 115

6.6.3 置换滴定法 115

6.6.4 间接滴定法 116

思考题及习题 117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19

7.1 氧化还原平衡 119

7.1.1 可逆电对和不可逆电对 119

7.1.2 条件电极电位 120

7.1.3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21

7.1.4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24

7.1.5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26

7.2 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128

7.2.1 自身指示剂 128

7.2.2 特殊指示剂 128

7.2.3 氧化还原指示剂 128

7.3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130

7.3.1 可逆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30

7.3.2 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 132

7.3.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33

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34

7.4.1 高锰酸钾法 134

7.4.2 重铬酸钾法 138

7.4.3 碘量法 139

7.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45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46

思考题及习题 149

第8章 沉淀滴定法 152

8.1 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52

8.1.1 沉淀滴定法概述 152

8.1.2 沉淀滴定曲线 152

8.2 银量法的分类 153

8.2.1 莫尔法 153

8.2.2 佛尔哈德法 154

8.2.3 法扬司法 155

8.3 银量法的应用 156

8.3.1 银量法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56

8.3.2 银量法的应用示例 157

8.4 滴定分析小结 157

思考题及习题 158

第9章 重量分析法 160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60

9.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160

9.1.2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60

9.1.3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61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62

9.2.1 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162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64

9.3 沉淀的形成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66

9.3.1 沉淀的类型 166

9.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167

9.3.3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167

9.4 沉淀条件的控制 169

9.4.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9

9.4.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9

9.4.3 均匀沉淀法 170

9.5 常用的有机沉淀剂 170

9.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170

9.5.2 有机沉淀剂的类型 171

9.6 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171

9.6.1 无机沉淀剂的应用示例 171

9.6.2 有机沉淀剂的应用示例 172

思考题及习题 172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174

10.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74

10.1.1 光的基本性质 174

10.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75

10.1.3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76

10.1.4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78

10.2 分光光度计的构成和类型 179

10.2.1 分光光度计的构成 179

10.2.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81

10.3 显色反应与反应条件的选择 182

10.3.1 显色反应及其要求 182

10.3.2 常用显色剂 183

10.3.3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85

10.4 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的控制 188

10.4.1 测量条件的选择 188

10.4.2 吸光度范围的控制 188

10.5 其他吸光光度法简介 189

10.5.1 目视比色法 189

10.5.2 示差吸光光度法 189

10.5.3 双波长光度分析法 190

10.5.4 导数光度分析法 191

10.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92

10.6.1 定量分析 192

10.6.2 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194

思考题及习题 196

第11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199

11.1 概述 199

11.2 沉淀分离法 199

11.2.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200

11.2.2 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201

11.3 液-液萃取分离法 201

11.3.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201

11.3.2 重要的萃取体系 204

11.3.3 萃取分离方法 205

11.3.4 应用 206

11.4 液相色谱分离法 206

11.4.1 吸附柱色谱法 206

11.4.2 薄层色谱法 209

11.5 离子交换分离法 211

11.5.1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211

11.5.2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213

11.5.3 离子交换色谱法 214

11.5.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 215

11.5.5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216

11.6 绿色分离富集技术 217

11.6.1 固相萃取 217

11.6.2 固相微萃取 218

11.6.3 液相微萃取 220

11.6.4 超临界流体萃取 221

11.6.5 膜分离法 223

思考题及习题 224

附录 226

附录1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226

附录2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226

附录3 常用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227

附录4 部分金属配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18~25℃) 229

附录5 部分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I=0.1 mol·L-1) 233

附录6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18~25℃) 234

附录7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237

附录8 微溶化合物的活度积(18~25℃,I=0) 238

附录9 A与△pX的换算表(A=10△px-10-△px) 239

附录10 指数加减法 240

附录11 本书中的符号、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241

附录12 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43

附录13 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244

参考文献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