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管理发展报告 2012-2013 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进展与实践创新》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景华,沈志渔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622254
  • 页数:1064 页
图书介绍:《中国公共管理年鉴(2012)》重点反映2011年度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进展、实践创新和代表性成果。本年鉴以学术性为编写特色,并重视实践导向。全书共分为十八章,涵盖公共管理学科的公共战略管理、政府绩效管理、公共政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十八个分支领域。

第一章 公共战略管理&赵景华 李宇环 罗海元 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1

一、学科发展 1

二、研究现状 2

三、分析模式 6

第二节 实践创新 9

一、国家战略实践 9

二、地方政府战略实践 18

三、政府职能部门战略实践 21

四、实践总评 24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25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修订版) 25

二、《“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 25

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25

四、《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 26

五、《中国政府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分析: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张力》 26

六、《公共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分析模式》 26

七、《西方30年来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总体特征——主题、学科和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7

八、《政府战略管理的SWOT模型:一个概念框架》 27

九、《政府战略管理三角模型评析与创新》 27

十、《战略管理的实施与公共价值的创造——评莫尔的〈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 28

十一、《公共管理需要新的战略思维——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 28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29

公共战略学的学科构建与发展趋势 29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特征、过程和作用 36

政府战略管理中的张力研究 45

第二章 政府绩效管理&赵景华 罗海元 李宇环 5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51

一、政府绩效管理溯源 51

二、政府绩效管理研究进程 54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 55

四、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63

第二节 实践创新 70

一、中央政府实践创新 70

二、地方政府实践创新 74

三、实践创新评述 81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82

一、《中国政府绩效评估30年》 82

二、《政策绩效评估:地方部门案例》 82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分析》 82

四、《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突破口:绩效预算在珠三角地区的理论与实践》 82

五、《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 82

六、《中国地方政府绩效差距研究:基于府际关系视角的解释性框架》 83

七、《政府绩效管理:深圳的探索与实践》 83

八、《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红皮书》 83

九、《政府绩效评估:多样化体系与测评实例》 83

十、《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利益相关者与绩效数据: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 83

十一、《构建整体性绩效管理框架: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观点》 84

十二、《基于数据挖掘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面向江苏四市的探索性研究》 84

十三、《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回归政治与技术双重理性本义》 84

十四、《亚太六国国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84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85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 85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回顾与模式分析 94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救火行政”——“一票否决”指标的本质及其改进 100

第三章 公共政策&施青军 刘庆乐 105

第一节 理论进展 105

一、基本概况 106

二、研究方法 107

三、分析框架 107

四、理论主题 109

五、前沿问题 112

六、理论进展总评 114

第二节 实践创新 114

一、宏观调控政策 115

二、产业结构政策 115

三、区域发展政策 116

四、社会发展政策 118

五、文化发展政策 119

六、外交政策 120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121

一、《制度、精英与共识:寻求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121

二、《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与优化选择》 121

三、《中国公共政策冲突实证研究: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为例》 121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 122

五、《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 122

六、《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10年卷) 122

七、《政策变迁与学习:一种倡议联盟途径》 123

八、《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 123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125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125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138

拉斯韦尔的路线:政策科学传统及其历史演进评述 149

第四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曹堂哲 李文彬 16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161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方法 161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162

三、理论进展总评 168

第二节 实践创新 168

一、2011年地方机构大部门体制改革 169

二、2011年事业单位改革 174

三、权力公开运行改革 176

四、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181

五、省直管县改革 183

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85

七、特色创新 188

八、2011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和历程 190

九、实践创新总评 194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195

一、《公共组织理论》 195

二、《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1No.1)》 196

三、《政府创新的中国经验——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研究》 196

四、《中国省直管县改革研究》 196

五、《行政体制新论》 196

六、《中国特色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构建研究》 196

七、《听证制度与听证会》 197

八、《区域治理中的行政协调研究》 197

九、《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以杭州市J镇为个案的研究》 197

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报告集》 198

十一、《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 198

十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198

十三、《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研究》 198

十四、《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 199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200

2011年行政管理学研究回眸 200

安徽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市、县分等研究 205

第五章 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崔晶 邢华 21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211

一、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 211

二、区域一体化推进与政府间关系研究 212

三、大都市区和城市群治理研究 214

四、区域跨界公共事务治理问题研究 216

五、区域发展与行政区划变革研究 219

六、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20

七、区域治理国际比较研究 221

八、理论进展总评 223

第二节 实践创新 224

一、京津冀大气环境联动监测实践与创新 224

二、深圳、香港创新圈实践与创新 226

三、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实践与创新 227

四、成都资阳区域合作的实践与创新 229

五、图们江国际合作区域规划与创新 231

六、实践创新总评 236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236

一、《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36

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 237

三、《生态区域治理中中央与地方府际间协调研究》 238

四、《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间关系的研究》 238

五、《区域合作中的府际契约:概念与分类》 238

六、《中国都市群网络化治理模式研究》 239

七、《“脱域”公共危机治理与区域公共管理体制创新》 239

八、《大都市区跨界公共事务运行模式:府际协作与整合》 239

九、《“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 239

十、《水资源管理协作机制观察:流域与行政区域分工》 240

十一、《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经验借鉴与进一步发展思路》 240

十二、《政区等级、权力与区域经济关系——中国政府权力的空间过程及其影响》 240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241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241

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合作——行政管辖权让渡的视角 252

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58

第六章 城市管理&姜玲 陈红霞 李国平 269

第一节 理论进展 269

一、城市经济管理 269

二、城市空间管理 270

三、城市社会管理 271

四、城市交通管理 273

五、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274

六、主体多元化管理 274

七、数字化管理 275

八、理论进展总评 276

第二节 实践创新 277

一、城市社会管理 277

二、城市空间管理 282

三、城市经济管理 285

四、城市交通管理 286

五、城市突发和非常态公共事件管理 287

六、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 287

七、实践进展总评 290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290

一、《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 290

二、《网络化大都市——杭州市域空间发展战略》 290

三、《“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管理的观念、体制、机制研究》 290

四、《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体系及其重构建议》 291

五、《我国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探讨》 291

六、《世界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思考》 291

七、《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 291

八、《开放、改革与包容性发展——大转型大流动时期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292

九、《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292

十、《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92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294

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294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数字城市建设 301

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 307

第七章 城乡统筹管理&温锋华 姜玲 31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311

一、城乡统筹模式创新研究 311

二、城乡经济统筹管理研究 313

三、城乡社会统筹管理研究 316

四、城乡文化统筹管理研究 320

五、城乡统筹制度创新管理 321

六、理论进展总评 326

第二节 实践创新 327

一、重庆市城乡统筹实践创新 327

二、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创新 328

三、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战略 329

四、山东省城乡统筹管理 329

五、广东省城乡统筹管理 330

六、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创新实践 330

七、实践创新总评 331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331

一、《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 331

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332

三、《制度并轨与城乡统筹》 332

四、《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城镇密集区发展研究》 333

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333

六、《城乡统筹中农业基础地位及其制度支持研究》 333

七、《推进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几个观念辨析》 334

八、《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政府作为研究》 334

九、《城乡统筹视角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 334

十、《基于城乡统筹的长吉一体化区域小城镇发展分化与模式研究》 335

十一、《基于DEA-ESDA的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335

十二、《城乡统筹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技术探讨》 335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337

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宅基地与住房制度的思考 337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模式评析与政策选择 343

基于三产互动与城乡统筹的区域经济空间分析 351

第八章 政府预算管理&杨燕英 孙智慧 357

第一节 理论进展 357

一、实行政府预算公开透明的理论研究 358

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理论研究 359

三、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论研究 361

四、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研究 363

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理论研究 364

六、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研究 366

七、修改和完善《预算法》的理论研究 367

八、理论进展总评 368

第二节 实践创新 369

一、中央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 369

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 370

三、地方预算改革实践创新 371

四、实践创新总评 381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382

一、《公共预算:比较研究》 382

二、《财政预算透明度提升的环境基础研究报告》 382

三、《财政支出、经济结构与预算绩效评价》 382

四、《走向“预算国家”:治理、民主和改革》 383

五、《2011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 383

六、《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383

七、《中国行政成本控制机制研究:基于预算改革的视角》 384

八、《中国公共预算改革:从年度到中期基础》 384

九、《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及其风险管理:国际经验》 385

十、《政府的价格:如何应对公共财政危机》 385

十一、《科学发展与我国〈预算法〉修订应予特别关注的五大问题》 386

十二、《参与式预算影响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实证研究》 386

十三、《财政预算专业化制衡、绩效预算与防治腐败》 386

十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政策着力点》 387

十五、《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 387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388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388

预算透明:环境基础、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 402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政策着力点 406

第九章 政府采购管理&徐焕东 姜爱华 周湘林 413

第一节 理论进展 413

一、前期政策推进及理论认识概述 413

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完善研究 417

三、政府采购制度完善研究 418

四、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及其实现研究 420

五、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研究 421

六、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研究 421

七、政府采购先进模式借鉴研究 422

八、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3

九、理论进展总评 424

第二节 实践创新 425

一、公务用车政府采购扶植自主创新品牌 425

二、财政部试行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 425

三、多地政府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 426

四、北京市、南京市创新政府采购价格竞争与监督机制 426

五、天津市完善政府采购透明机制与政策功能 428

六、浙江省进一步落实进口产品及绿色产品采购政策 428

七、成都市、杭州市创新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 429

八、江苏省苏州市政府采购融入城市管理有为有位 430

九、河北政府采购产品展力促供需对接 431

十、实践创新总评 432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433

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433

二、《政府采购体系建设研究》 433

三、《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问题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制度》 433

四、《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 434

五、《中国公共采购理论与实践》 434

六、《政府采购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 434

七、《基于目标模式的政府采购治理工具运用》 435

八、《〈政府采购协定〉成员国次级中央实体出价规律与我国对策》 435

九、《政府采购电子化探析》 435

十、《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策略研究》 436

十一、《关于我国加入GPA后政府采购开放性风险预警的基本设想》 436

十二、《发达国家利用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政策及启示》 437

十三、《政府采购中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资质的模糊甄别》 437

十四、《道德风险、权力制衡与政府集中采购》 437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438

我国政府集中采购体制对采购绩效的影响 438

政府采购工程中的国家赔偿责任探究——以上海市“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为例 444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 451

第十章 社会管理&耿云 邢华 457

第一节 理论进展 457

一、前期政策推进及理论认识概述 458

二、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460

三、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462

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 464

五、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466

六、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468

七、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 469

八、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473

九、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474

十、国外社会管理研究概述 476

十一、理论进展总评 477

第二节 实践创新 477

一、北京市朝阳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 477

二、广东省珠海市:“一主一体三化”社会管理体制新模式 478

三、天津市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引入中介组织参与行政审批服务 481

四、深圳、北京、上海: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483

五、广东省中山市:实施流动人员积分入户制度 485

六、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487

七、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 490

八、广东省惠州市:率先探索开展网络问政 491

九、实践创新总评 493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493

一、《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研究》 493

二、《社会管理的共构》 494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494

四、《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思考》 494

五、《社会管理与相关体制改革研究》 495

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 495

七、《群众公权观: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 495

八、《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 495

九、《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 495

十、《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从社会主体到国家意识——公民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 496

十一、《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 496

十二、《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 496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497

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497

如何认识我国的社会组织 506

社会企业初探 513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刘红岩 褚福灵 519

第一节 理论进展 519

一、社会福利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519

二、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进展 523

三、社会保障量化管理研究进展 526

四、社会保障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526

五、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进展 528

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进展 530

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进展 551

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进展 551

九、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进展 552

第二节 实践创新 552

一、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学科及组织的发展 55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 553

三、开展部分地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559

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562

五、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五项重点改革 562

六、农村医疗保障实践进展 568

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践进展 568

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践进展 568

九、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569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572

一、《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0》 572

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1~4卷) 572

三、《2011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 573

四、《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 574

五、《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 574

六、《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 575

七、《社会保障风险管理与政府责任——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例》 575

八、《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社会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75

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576

十、《社会保障成本转嫁及其自我强化机制》 576

十一、《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陷阱和社会保障的流动陷阱》 576

十二、《建立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577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578

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安排 57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取向研究 590

从“合作”角度分析农村合作医疗 594

第十二章 资源与环境管理&刘骊光 599

第一节 理论进展 599

一、自然资源管理 599

二、能源政策与管理 601

三、环境保护与管理 603

四、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治理 604

五、理论进展总评 607

第二节 实践创新 607

一、自然资源管理 608

二、能源政策与管理 611

三、环境保护与管理 613

四、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治理 615

五、实践创新总评 617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618

一、《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618

二、《中国开征碳税:理论与政策》 618

三、《中国经济面临的矿产资源能源的约束及对策——基于工业化中期的思考》 619

四、《低碳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政策研究》 619

五、《我国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19

六、《南京低碳经济定量研究》 620

七、《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资源协调发展的研究》 620

八、《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 621

九、《获益能力理论及其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621

十、《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 622

十一、《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与政策分析》 622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623

中国“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制的评价与分析 623

我国绿色贸易转型战略取向分析 629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 633

第十三章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王文娟 陈航 王红梅 637

第一节 理论进展 637

一、卫生政策研究 637

二、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研究 639

三、卫生经济研究 641

四、医院管理研究 643

五、基层医疗机构 646

六、医疗保障体系及管理 648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与管理 651

八、医药卫生体系改革 652

九、理论进展总评 653

第二节 实践创新 654

一、卫生信息管理 65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与管理 655

三、医药卫生体系改革 655

四、中医药特色管理 658

五、医疗保障体系管理 659

六、卫生绩效评价系统 661

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61

八、实践创新总评 663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663

一、《全民医保新探索》 663

二、《医药卫生改革相关政策问题研究》 664

三、《全民公费医疗还是全民医疗保险——基于健康权保障的制度安排》 664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 664

五、《从政府筹资职能入手,求得医改的突破》 664

六、《从改变支付方式入手,求得医改的突破(1)》 665

七、《从改变支付方式入手,求得医改的突破(2)》 665

八、《我国公立综合性医院战略定位类型研究》 665

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间绩效评估研究》 665

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666

十一、《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666

十二、《重庆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探索》 666

十三、《消除百姓看病贵及其担忧:“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预期效果之一》 666

十四、《确保医疗费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667

十五、《老龄化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挑战》 667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668

赤脚医生时期的管理制度对当前农村卫生人才管理的启示 668

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定位的理论阐释 673

北京地区公立综合医院规模与住院服务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677

第十四章 教育经济与管理&栗玉香 周湘林 王文娟 68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681

一、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81

二、教育收益研究 684

三、教育成本研究 685

四、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 686

五、教育财政研究 687

六、教育融资研究 689

七、教育效率研究 689

八、理论进展总评 690

第二节 实践创新 691

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91

二、国家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 692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施一周年 693

四、国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各地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694

五、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 695

六、打工子弟学校 696

七、校车安全事故及《校车安全条例》 696

八、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 697

九、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 698

十、生源危机倒逼高校改革招生制度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699

十一、实践创新情况总评 700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701

一、《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 701

二、《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美]第2版) 701

三、《教育财政学——因应变革时代》([美]第9版) 702

四、《教育经济学》(第4版) 702

五、《教育经济学》([美]第3版) 702

六、《筛选机制与分割效应——中国高等教育投资城乡差异的一个理论分析》 703

七、《中国农村教育的代际因果关系——基于1970年代农村基础教育普及政策的研究》 703

八、《教育私有化改革的演进逻辑》 704

九、《教育法定支出的执行情况、制度困境及预算改革》 704

十、《省域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空间依赖与空间溢出效应》 704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706

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面临的若干教育经济理论与方法问题 706

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 710

一个以劳动力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基于巴罗指标和中国31年相关数据的经验检验 717

第十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于鹏 马忻 725

第一节 理论进展 725

一、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725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一案三制”建设 728

三、公共危机治理:跨区域协同、跨部门协调与多元参与 729

四、专项公共危机管理 732

五、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比较 735

六、理论进展总评 737

第二节 实践创新 738

一、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实践 739

二、事故灾难的危机管理实践 744

三、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实践 749

四、社会安全事件的危机管理实践 752

五、实践创新总评 757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759

一、《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 759

二、《应急管理概论》 759

三、《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 759

四、《我国大地震等巨灾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设研究》 760

五、《“脱域”公共危机治理与区域公共管理体制创新》 760

六、《我国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挑战与重构》 760

七、《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战略选择与基本思路》 760

八、《学校安全的风险治理与管理创新——北京大兴区校园安全“主动防、科学管”体系建设》 761

九、《基层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跨部门协同——以云南省文山州消防改革为例》 761

十、《应急社会动员模式的转变:从“命令型”到“治理型”》 761

十一、《对口支援灾区:起源与形成》 761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763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基于风险社会视域 763

汶川地震应对经验与应急管理中国模式的建构路径——基于强政府与强社会的互动视角 772

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 781

第十六章 电子政务&张相林 孙智慧 王天梅 79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792

一、目前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回顾 792

二、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重点问题 793

三、理论进展总评 812

第二节 实践创新 815

一、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 815

二、电子政务“玉林模式” 815

三、电子绩效考核系统开发成功案例:武汉市硚口区政府绩效系统应用介绍 816

四、电子决策剧场 817

五、实践创新总评 818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819

一、代表性著作 819

二、代表性论文和研究报告 820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823

国家电子政务统一网络空间:内涵、框架及建构 823

“电子决策剧场”:为科学民主决策导航 830

电子政务环境下移动政务发展研究 835

第十七章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毕鹏程 843

第一节 理论进展 843

一、综述研究 844

二、问题及对策研究 845

三、选拔、录用及任职制度研究 846

四、绩效研究 848

五、激励研究 850

六、胜任力研究 851

七、培训与职业发展研究 851

八、国外经验借鉴研究 852

九、发展趋势研究 853

十、2011年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展总评 854

第二节 实践创新 854

一、中国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2011年稳步推进 854

二、2011年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857

三、2011年中国首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设立 861

四、2011年中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864

五、北京市领导干部公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867

六、2011年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总评 869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870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870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871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修订版)》 871

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梳理和观点述评》 871

五、《浅析360度绩效考评在节约型机关建设中的应用》 872

六、《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有助于组织认同?——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 872

七、《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兼论公共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构建》 872

八、《公务员敬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72

九、《政府雇员制:实践困境与破解之道》 872

十、《公务员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及开发实证研究》 873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874

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演进与变迁: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874

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主体的系统构建——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 880

美国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886

第十八章 全球治理&张晓阳 白云真 江涛 891

第一节 理论进展 892

一、国家与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892

二、国际组织与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894

三、全球治理中的跨国公民社会 896

四、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区域治理 897

五、全球治理中的价值取向 898

六、理论进展总评 899

第二节 实践创新 901

一、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 902

二、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活动与改革 904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与治理 906

四、伊朗核问题及全球安全治理 909

五、利比亚冲突与战后重建 912

六、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的参与 915

七、德班气候大会与全球气候治理 919

八、日本福岛核事故与全球“核电”治理 921

九、实践创新总评 924

第三节 代表性成果 926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再设计》 926

二、《全球治理机构与跨国公民社会》 926

三、《全球治理中的伦理》 926

四、《水的政治——关于全球治理的政治理论、实践与批判》 927

五、《因病相连:卫生治理与全球政治》 927

六、《欧洲的治理与民主》 927

七、《公共权力与全球治理——“公共权力的国际向度”学术研讨会文集》 927

八、《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 927

九、《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欧盟领导能力的弱化》 928

十、《全球治理新试验?议题互嵌、机制关联和公民社会兴起——以贸易议题和气候变化为例》 928

十一、《“全球政府”:一种根本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手段?》 928

十二、《伙伴关系与国际组织自主性的扩展——以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疟疾治理上的经验为例》 928

附:代表性论文选登 929

中国与全球治理——进程、行为、结构与知识 929

全球经济治理的观念变迁: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 931

伙伴关系与国际组织自主性的扩展——以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疟疾治理上的经验为例 933

附录 935

一、中国公共管理学术机构名录 935

二、中国公共管理重大学术活动与会议 990

三、中国公共管理重大项目与课题选登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