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颈椎病诊断治疗中的一些问题&党耕町 1
第一节 颈椎病病理机制 1
第二节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 1
第三节 节段性不稳定与颈椎病 3
第四节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3
第五节 颈椎病诊断原则与诊断中的误区 3
第六节 颈椎病的外科治疗与问题 4
第二章 颈椎病的评分方法&田伟 6
第一节 脊髓型颈椎病的判断标准 6
第二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评价标准 9
第三章 颈椎后路固定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现状&贾连顺 10
第一节 枕颈部(C0~C2)后路固定技术 10
第二节 下颈椎后路固定技术 34
第四章 下腰痛临床疗效评分应用现状&金大地 38
第一节 下腰痛的流行病学 38
第二节 建立临床疗效评估方法的意义和现状 40
第三节 常用的临床疗效评分方法 45
第五章 腰椎不稳症&侯树勋 60
第一节 腰椎运动节段不稳的生物力学 60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基础 60
第三节 影像学表现 61
第四节 临床诊断 62
第五节 节段不稳定的临床治疗 63
第六章 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翁习生 64
第一节 FBSS的原因 64
第二节 FBSS的临床表现 64
第三节 FBSS的治疗 65
第四节 FBSS的预防 65
第七章 特发性脊椎侧凸分型系统&邱贵兴 67
第一节 早期分型系统 67
第二节 King分型系统 67
第三节 King分型系统的改良 69
第四节 Lenke分型系统 71
第五节 PUMC分型系统 73
第六节 Coonrad分型系统 74
第七节 Lenke分型系统与King分型系统的比较 74
第八节 展望 75
第八章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李佛保 77
第一节 椎体成形术 77
第二节 椎体后凸成形术 82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85
第九章 腰椎功能重建&刘尚礼 88
第一节 人工腰椎髓核置换术 88
第二节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92
第十章 脊椎融合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邱勇 99
第一节 脊柱融合的历史回顾 99
第二节 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 99
第三节 脊柱融合的技术与方法 100
第四节 脊柱融合对维持临床疗效的意义 103
第五节 假关节 104
第六节 促进脊柱融合的现代方法 105
第十一章 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进展&侯筱魁 107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要求及选择 107
第二节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方法 107
第三节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组织学改变 109
第四节 退变模型的椎间盘基因表达分析 111
第五节 退变椎间盘模型的生物化学改变 111
第六节 退变椎间盘的生物力学观察 114
第七节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影像学检查 114
第十二章 国外脊柱外科最新动态&邹德威 115
第一节 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 115
第二节 微创脊柱外科 117
第三节 脊柱侧弯治疗 120
第四节 脊髓损伤 121
第五节 生物治疗与基因治疗 122
第六节 会议讯息 123
第十三章 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基础&吕维加 125
第一节 脊柱生物力学中的解剖因素 125
第二节 运动学概念 125
第三节 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定义 127
第四节 病因学 128
第五节 与治疗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 130
第六节 不同治疗措施的生物力学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