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与书相关》序 1
第一辑 书与书外 2
知青一代渐与鲁迅接近 2
弦上箭未发 8
苏雪林与鲁迅 12
林语堂有主见 17
明遗民“应酬”清官场 20
散文谱系待梳理 24
散文最要平常心 29
当年人说散文 32
文章喜家常 35
开卷细赏文林“晚” 38
走向《纽约客》 41
最早的“保护”言论 46
食新麦,乐何如 49
字纸与手纸 52
另一种“自爱” 55
还有“第二梁任公”吗? 58
“门下走狗”最深情 61
蔡姬荡舟之戏 64
中国洗浴之始 66
盥洗岂小事哉 69
余英时:解诗颇师陈寅恪 72
陈寅恪眼中的“汉圣”杨树达 75
陈寅恪的“损之又损” 78
文稿·稿费·干薪 80
狷介之士 83
吴宓、张荫麟:相同的婚姻悲剧 86
虎皮·虎粪 88
也来说“龙” 90
说“迹人” 93
当“二流作家”也不易 96
蟹眼已过鱼眼生 99
满架秋风扁豆花 102
天竺石两片 104
鳟汤·蟹黄·奶酪 106
不敢妄信此言 108
有关《寒云日记》 110
出水才看两腿泥 112
周扬·夏衍·徐迟 115
寿则多荣 118
争与让 121
“冰山理论”与随笔 123
书边杂抄 126
“自报家门”的勇气 129
“三十年代”的世界性 132
羽扇不是麈尾(附谷林《“羽扇”架起一座桥梁》) 135
阮元和张之洞 138
龚自珍的情诗 141
圈圈点点 144
被“骂”和写不出 147
水·泪·人血 150
闻箫声则病 153
文章深处的泪光 156
关于朱彝尊 159
傅山的萧瑟 162
佯狂真可哀 167
说不清的“作秀” 169
张岱文集的两篇好序 174
又品晚明小品 177
狐狸型学者说 180
北宋文人的大度 183
传尽精神 185
车位·草坪·餐费 188
苦生活无益于学术 190
这是点铁成金 193
《好棋》好文章 196
补白也能传世 199
第二辑 书外与书 204
栗树与糖炒栗子 204
顾炎武诗中山西景点 208
汪曾祺先生 211
雨淋铃 214
街头叫卖声 217
不敢写西湖 222
公园·私园和沈园 225
卿是院中第几株? 228
飞来石·飞来峰 231
泊龙山庄 234
遥对烽火台 238
围棋发源于此 240
没有细看屯溪 242
小米粥 245
露从今夜白 248
王莽岭上见寒柳 250
太行第一岭 252
您登过五台山顶吗? 256
山西小吃两种 259
“并醋”与“并刀” 265
山西醋 267
摆谱 270
山东苦老酒 273
黄豆芽,绿豆芽 275
人生七十 277
砚和石 280
眉的化妆 283
黑紫的唇 286
当年泳衣 288
君子近庖厨 290
藤萝架 293
拔牙悟道 296
对酒当歌 302
小动物的感情 312
第三辑 书评·文评 316
《耻》之耻,在何处? 316
重新发现狼的智慧 320
请现代文学史家关注此书 324
书法在文化深处 328
《高鲁冲突》结束一种误读 331
说《林斤澜说》 335
不要漫待这本“小书” 339
博大孔夫子 342
虽小却好 虽好却小 345
曹聚仁《文坛五十年》 348
我读《故宫退食录》 351
读《奥威尔经典文集》 354
徐霞客真了不起 358
行者无疆 作者有疆 363
也说“二余” 367
这部《徐志摩传》 371
读《九十年代反思录》 376
黄庭坚的“牛棚日记” 379
在苦难中的超越 382
读牧惠《漏网》 385
过去的读书人 388
闲读《旧时光》 393
董乐山随笔 396
这种随笔风格 399
《从家乡到美国》 402
读书人谈读书人 405
书评妙品 值得一读——读《书与画像》 408
读《芸斋梦余》 412
金性尧《伸脚录》 415
孙犁与《爱晚庐随笔》 417
世纪老人忆往 420
久违绿漪女士 422
朱维铮新著二种 427
欣赏法布尔 430
读《磨坊信札》 438
《情到浓时》有苦味 441
咬嚼文字口生香 444
《美国梦的另一面》 447
读《随园食单》 450
学人代有 斯文未坠 453
竺可桢的人文精神 456
惹得学人说到今 458
言之有文 行之弥远 462
苦味酒令人清醒 465
大家一起思考 468
痛快人语 470
哲学家的寓言集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