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审视近代中国民意机关的视角和方法 1
第一部 从各界联合到职业代表制 21
第一章 职业的认识与职业主义的兴起 23
一 职业的认识与分类:劳动主义 24
二 职业主义的形成因素与逻辑 31
三 职业主义的确立和政治方面的适用 37
第二章 各界联合与各界民意的形成 47
一 合群救国的社会心理:走向职业团体 48
二 职业团体的组织系统与广域联合 54
三 各界联合的诞生与发展 58
四 各界联合对民意机关的摸索 68
第三章 国民会议召集论的形成 75
一 议会制革新论与职业代表制论的舆论化 76
二 职业代表制国民会议召集论的形成 84
三 职业代表制的法制化尝试 97
四 民意机关组成主体的范围与非职业团体的排挤 102
第四章 革命政党与国民会议运动 108
一 中国共产党的国民会议召集论 109
二 国民党改组与孙中山的国民革命论 114
三 《北上宣言》与孙中山的国民会议构想 121
四 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 130
第五章 国民会议运动之再起与分歧 138
一 五卅运动中的国民外交运动 139
二 关税自主运动与国民会议运动的再起 143
三 广东统一之后的国民会议运动 149
四 北伐之后湖南的省民会议运动 154
第二部 职业代表制的持续与变化 161
第六章 职业团体与国民党训政政治 163
一 职业团体的一般实态 164
二 国民党对于职业团体的政策 175
三 职业团体的参政类型 180
四 共产党的应对 185
第七章 全国性职业选举与南京国民会议 192
一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各界的国民会议召集舆论 193
二 国民会议选举的职业团体整备:以农会为例 199
三 国民会议选举:首次全国性职业选举 205
四 国民会议的主要决议案与提案 211
第八章 从国民会议到国民参政会 220
一 民间社会的抗日民意与建立统一政府的诉求 221
二 各界团体召集国民救国会议的诉求 227
三 国民党的国民参政会构想 231
四 国民大会的延期与国民参政会的召集 238
第九章 国民参政会与战时民主主义 247
一 参政会的人员构成 248
二 参政会的会议运作 255
三 战时民主主义的条件与逻辑 260
四 促进战时民主主义的活动 267
第十章 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建国民意 278
一 从国民参政会到政治协商会议 279
二 职业团体的动向与各界民意的争夺 288
三 绕过国民大会到新政治协商会议 296
四 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之召开 306
五 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人员构成 315
结论 职业团体、政党以及代议活动 327
参考文献 337
索引 364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