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象源流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关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7248150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研究:“脾主运化、统血”等脏象理论的继承创新研究课题专项资助。本书从学术源流方面系统梳理了脾脏象理论发展脉络,填补了本方向的空白。本书适用于从事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教学、科研、医务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等阅读,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尽的资料及理论依据。

第一章 脾脏象理论的发生背景 2

第一节 古代汉字与脾脏象理论发生 2

一、“脾”在质为肉,从卑示辅 2

二、“胃”象谷府,围受食物 4

三、“运”转、“化”生,脾胃之功 5

四、“统”纪、“裹”缠,脾与血联 6

五、“仓”藏、“廪”赐,脾胃供给 6

六、“谏”证、“议”谋,脾知周出 7

第二节 古代哲学背景 8

一、“水地”重土,脾气为本 8

二、阴阳五行,哲学之奠 9

第三节 古代文化背景 13

一、易学象数,坤五为要 13

二、先秦诸子,道儒引领 13

第四节 古代自然、社会科学背景 17

一、古代环境,孕育生长 17

二、自然科学,蕴含其内 18

第五节 古代医学实践背景 22

一、古代解剖,正向推动 22

二、临床实践,反推其理 23

第二章 先秦至两汉三国时期脾脏象理论整理研究 27

第一节 《黄帝内经》《难经》创脾的解剖论述先河 27

一、脾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27

二、脾的色泽和质地 28

第二节 《黄帝内经》《难经》奠基脾生理功能理论 29

一、构建脾主运化、统血、升清生理功能理论框架 29

二、脾生理特性喜燥恶湿,以升为健 35

第三节 《黄帝内经》构建脾脏象理论系统联系 36

一、脾与自然的系统联系 36

二、脾与神的系统联系 41

三、脾与脏腑形体官窍的系统联系 42

四、脾与经络的系统联系 48

第四节 《黄帝内经》构建脾病因病机框架,《伤寒论》《金匮要略》继承补充 50

一、构建外感内伤、病理产物病因论 50

二、运化失常、脾气外绝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病机论 54

第五节 仲景创脾病辨证论治 55

一、四诊皆现,虚实寒热辨证 55

二、《黄帝内经》创总体治则,从脾论治集中在仲景方中 68

第六节 开创脾胃与养生相关理论 86

一、脾胃与养生相关理论导源于先秦 86

二、汉代擅养胃气,“四季脾王不受邪” 88

第三章 晋唐五代时期脾脏象理论整理研究 99

第一节 沿袭先前解剖认识 99

第二节 传承发展脾主运化理论,临床反证脾主统血理论 99

一、脾胃互补论运化,气血关系论统血,恒定内脏位置论升清 99

二、脾感恶湿,脾不健则“气下冲”而“下脱” 103

第三节 继承脾的系统联系认识,丰富经络理论 104

一、脾与时的关系延续应长夏和不主时之说 104

二、脾与神的系统联系,脾为意,忧愁不已则伤意 104

三、脾与胃募既相假,脾候肌肉,其气通口,脉通谷液 105

四、丰富脾相关经络理论 107

第四节 拓展脾失健运病机认识 108

一、七气病因,结气病者忧思所生 108

二、《诸病源候论》丰富脾病机理论 111

第五节 系统深化辨证理论,治以温补为主一、诊断以切诊突出 113

二、疗法方药丰富,《千金方》达新的里程碑 118

第六节 倡导食养、食疗以养护脾胃 125

一、食疗养生发展突出 125

二、重视调理脾胃 125

第四章 宋金元时期脾脏象理论整理研究 130

第一节 脾的解剖有新的认识 130

一、脾在脐上三寸 130

二、脾位居中州,与胃以膜相连 130

三、脾形扁长、似马蹄 130

四、脾长一尺 130

第二节 创立脾胃学说,明确脾生理功能 131

一、脾主运化依赖脾气的推动、胃气的健旺,“升清”为运化之核心,脾阴不足可影响运化 131

二、从病理角度反映脾主统血理念 139

第三节 发展脾的系统联系相关理论 140

一、脾与自然环境的系统联系,脾与时传承发挥先见以论之 140

二、脾与神的系统联系,忧思不已则脾结 141

三、脾与脏腑形体官窍的系统联系,寄在胸中养于四旁 141

第四节 病因病机理论受同时期哲学思想影响有所创新 144

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为主病因论 144

二、气火失调、热中寒中、内已伏阴、湿热相生为主病机论 151

第五节 重视升发作用及甘辛温补之法和吐法、下法 155

一、诊断创脏腑辨证 155

二、治疗体现学术流派不拘一格 163

第六节 以内伤病因立论,倡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作有度、调情怡性 176

一、养生之要以“脾胃消化,谷气长存”立论 176

二、养生之理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立说 177

三、养生之法倡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作有度、调情怡性 178

第五章 明清民国时期脾脏象理论整理研究 186

第一节 脾的位置出现争议,解剖形态描绘多样 186

一、脾的位置有居左、居右之说 186

二、明确胰腺附于脾 186

第二节 脾统四脏主后天,“脾主统血”内涵拓宽 187

一、脾主运化,统四脏主后天 187

二、“脾主统血”内涵拓宽 190

第三节 完善脾的系统联系认识,突显脾在系统中的重要性 201

一、突出脾与四时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201

二、脾与脏腑的系统联系理论更为完善 202

三、脾与经络的系统联系结合功能说明更为具体 202

第四节 以湿为主、燥伤脾阴等病因论及脾胃阴虚、脾胃湿热病机论 203

一、戾气致疫、燥伤脾阴、四气致泄病因论 203

二、脾胃阴虚、脾胃湿热病机论 203

第五节 脾胃相关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 206

一、诊断重视望面和舌 206

二、理论创新广泛指导临床,丰富立方用药 209

第六节 形成“脾胃为养生之本”理论 218

一、“人以脾胃为本” 218

二、“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 219

三、“脾胃一伤,致生诸虚百疾而夭人寿” 219

四、“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 220

五、“脾胃为养生本” 220

六、“脾为后天之本” 224

七、“调理脾胃为切要” 225

八、“胃为养生之本”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