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分类 2
一、概念 2
二、FOR方法的分类 2
第二节 FOR方法运用现状与前景 3
一、FOR现状 3
二、FOR发展前景 7
第三节 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筛选标准 9
一、筛选标准 9
二、筛选依据 10
第二章 气驱技术研究 15
第一节 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15
一、天然气的组成 15
二、组分分析 15
三、体积性质 17
四、粘度和热传导率 20
五、热值 22
第二节 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24
一、气体压缩系数Z 25
二、气体体积系数 25
三、密度ρ 25
四、粘度μg 25
五、焓H 26
第三节 氮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27
一、氮气的密度 27
二、氮气的粘度 28
三、氮气的偏差系数 29
四、氮气的溶解性 29
五、氮气的临界性质 29
第四节 相态和流体性质 30
一、纯组分的相态 30
二、混合物的相态 32
三、三元相图 34
四、两相平衡的定量计算 38
第五节 气驱油机理 43
一、基本概念 43
二、烃类气体驱油机理 44
第六节 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 47
一、细管实验法 47
二、上升气泡仪测定MMP法 50
三、理论计算法 51
四、解析计算法 52
第七节 最小混相组成的测定方法 53
一、实验方法 53
二、驱替流体的准备 53
三、试验结果分析 55
第三章 气驱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57
第一节 扩散对体积驱替效率的影响 57
一、分析和数值模型 58
二、三元驱替 58
三、四元驱替 59
四、扩散对采收率的影响 59
五、驱替机理的量化 61
六、12组分驱替 62
七、扩散对采收率的影响 62
八、驱替机理 63
九、讨论 63
十、结论 64
第二节 气体富化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64
一、分析和数学方程 65
二、3组分驱替中的混合 66
三、4组分驱替中的混合 66
四、扩散对组分路径的影响 67
五、富化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68
六、富化度对驱替机理的影响 69
七、原油组成对采收率的影响 70
八、结论 71
第三节 含水饱和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71
一、试验方法 72
二、结果 73
三、讨论 74
四、结论 76
第四节 润湿性对气驱采收率的影响 77
一、试验方法 77
二、试验结果 78
三、讨论 82
四、结论 84
第五节 气驱残余油饱和度的预测方法 84
一、岩心驱替结果 85
二、残余油饱和度数据的相关性 86
三、研究结论 89
第四章 水气交替注入技术 90
第一节 水气交替注入技术研究 90
一、水气交替注入法的分类 90
二、水气交替注入方法研究 91
三、水气交替注入技术的运用 92
四、效果分析 92
五、用水气交替注入法改善采收率(IOR) 94
六、水气交替注入项目的设计 96
第二节 注入能力异常现象分析 99
一、注入能力提高 99
二、注入能力降低 100
三、影响注入能力的因素 100
第五章 气驱油藏开发实例 105
第一节 注气油藏的基本条件 105
一、油田地质 105
二、含油岩石的储集性质 105
三、油藏流体的性质 106
四、油藏压力 106
五、气源问题 107
第二节 普鲁德霍湾油田 107
一、油田地质 108
二、开发历程 110
三、先导性混相气驱试验 113
四、ProdhveBay混相驱项目 118
五、提高混相驱效率的措施 123
第三节 Kuparuk河油田混相气驱 129
一、Kuparuk河油田的开发史 129
二、油田地质 131
三、岩石和流体性质 131
四、混相驱的运用 133
第四节 阿曼Safah油田气驱 142
一、地质概况 142
二、储层岩石的性质 142
三、储层流体性质 143
四、垂向和水平压力联系 144
五、钻井和完井工艺 144
六、油田开发史 145
七、气驱的室内研究 145
八、注气工程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156
第五节 Mitsue油田烃混相驱 159
一、油藏地质 159
二、岩石和流体特性 160
三、一次和二次采油情况 160
四、混相驱设计 160
五、混相驱工程的动态 161
六、动态预测 165
七、经济问题 166
八、结论 166
第六节 Handil油田干气驱 166
一、生产史 167
二、注气研究 168
三、最初的项目 169
四、最初的监测策略 169
五、注气生产动态 171
六、注气和循环 173
七、调整监测策略 173
八、油藏动态 174
九、项目的经济性 175
十、项目扩展 175
十一、结论 175
第七节 Dolphin油田混相驱 175
一、油田地质 175
二、储层流体和岩石性质 176
三、室内研究 176
四、气驱方案的实施 179
五、注气方案的监测 180
六、气驱开发动态 181
七、结论 183
第八节 SSH油田气驱新技术 183
一、概述 183
二、地质 184
三、概念模型研究 186
四、油田试验结果 186
五、成功因素 190
六、经验教训 192
七、油田下一步开发 194
八、结论 194
第九节 北海Brae油田混相气驱 195
一、概况 195
二、室内试验及其解释 197
三、第一次储层模拟 198
四、中间试验 198
五、第二次油藏模拟 200
六、全油田工程 203
七、结论 204
参考文献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