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1.1模糊现象普遍存在的世界 1
1.2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的凸显 4
1.3模糊偏好研究的概貌 8
1.3.1国外研究概貌 11
1.3.2国内研究概貌 22
1.4本书的学科贡献 30
1.4.1学科理论意义 30
1.4.2学科应用价值 31
1.5本书的研究进路及架构 32
1.5.1研究进路 32
1.5.2本书基本架构 33
1.6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35
1.6.1对行动主体认知世界重新进行了划分 36
1.6.2论证了偏好的存在性 37
1.6.3提出了模糊偏好形成的原子偏好理论 37
1.6.4以分布式偏好理论克服了选择中的循环性问题 39
第二章 模糊偏好研究的可视化模式分析 42
2.1分析方法及数据 42
2.1.1知识图谱 42
2.1.2分析工具 42
2.1.3数据来源 43
2.2模糊偏好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分析 44
2.2.1模糊偏好的研究前沿——主题词分析 44
2.2.2模糊偏好的知识基础——引文分析 46
2.2.3模糊偏好的科学共同体——共作者分析 49
2.2.4主要研究领域分析 50
2.2.5重要被引期刊分析 52
第三章 偏好、效用、认知世界与选择 55
3.1理性选择的基本假定 55
3.1.1最大化(Maximization) 56
3.1.2效果论 58
3.1.3个人行为趋向 59
3.1.4无限智慧 59
3.2偏好与选择 61
3.2.1什么是偏好 61
3.2.2模糊偏好 64
3.2.3逻辑与偏好的表达 68
3.2.4二元关系与偏好 71
3.2.5模糊关系与偏好 77
3.3广义效用假定 84
3.3.1传统效用假说的缺陷 84
3.3.2广义效用假说 86
3.3.3基本推论 87
3.3.4广义效用与偏好 88
3.4行动主体的认知世界划分 89
3.4.1基于潘天群三分认知世界的选择关系刻画 91
3.4.2行动主体的认知世界 94
第四章 偏好形成的两种直观刻画 100
4.1主客观状态与模糊性的产生 100
4.1.1模糊性与模态刻画 101
4.1.2进一步的说明 103
4.2基于优选论的偏好刻画 104
4.2.1优序与偏好 105
4.2.2信念与偏好 107
4.2.3优先序的变化与偏好 108
4.2.4信念与偏好的变化 110
第五章 单主体模糊偏好的形成 113
5.1事物间原子比较方面与原子偏好 114
5.2事物间原子偏好的图示化 118
5.3从原子偏好到单主体模糊偏好 124
5.3.1纯P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29
5.3.2纯I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30
5.3.3纯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30
5.3.4 PI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31
5.3.5 P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33
5.3.6 I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34
5.3.7 PI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134
5.3.8原子方面个数与模糊偏好:进一步说明 137
5.4原子偏好与直觉模糊偏好的形成 139
第六章 群体模糊偏好的形成 146
6.1偏好选择情结与选择函数的可解性 146
6.1.1选择中的偏好情结 147
6.1.2基于偏好选择情结选择函数的有解性 150
6.2偏好集结:何以可能? 153
6.3群体模糊偏好的产生 155
6.3.1偏好集结函数 155
6.3.2群模糊偏好成因分析 156
第七章 个体偏好到群体偏好的合理性 169
7.1选择中传统传递性存在的问题 169
7.2选择中的分布式偏好 172
7.2.1分布式偏好的提出及刻画 172
7.2.2基于分布式偏好的选择 175
7.2.3分布式偏好与Luce-Suppes难题 181
7.2.4对分布式偏好的进一步说明 184
7.3分布式偏好理论与模糊选择 185
7.3.1模糊偏好的去模糊化 186
7.3.2含有模糊偏好的选择 187
7.4群模糊偏好形成的合理性 191
7.4.1选择情景 192
7.4.2集结函数 193
7.4.3主观价值 194
7.5附:分布式偏好相关定理证明 197
结语 200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