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 1
序篇 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1
第一编 自由出入时期(1858—1884) 14
第一章 两次移民的热潮 14
第一节 淘金热潮时期 14
第二节 建筑铁路时期 28
第二章 唐人街的建立与华侨社会 45
第一节 唐人街的分布 46
第二节 人口分布、男女两性比例及籍贯 66
第三节 职业和政治、经济地位 75
第四节 洪门、房口和善堂的形成 86
第五节 宗亲侨团、地区侨团和中华会馆的成立 90
第三章 与白人和原住民的关系 100
第一节 与白人的关系 100
第二节 与原住民的关系 112
第二编 管制入境时期(1885—1922) 127
第四章 排华事件和华侨的抗争 127
第一节 人头税 127
第二节 白人排华法案和事件 141
第三节 华侨的抗争 158
第五章 与中国的关系 173
第一节 清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173
第二节 保皇会 179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加拿大 186
第四节 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197
第五节 援助祖国和家乡建设 203
第六章 人口及职业的变迁 215
第一节 华侨人口 215
第二节 职业和生存状况 226
第七章 各地唐人街的发展和侨社侨团 238
第一节 唐人街的发展 238
第二节 华侨社区中的种种弊端 262
第三节 华侨社团的发展与作用 273
第四节 华侨社团内部冲突及其原因 286
第八章 华文教育、报刊和戏剧、建筑、医疗卫生、宗教、墓葬活动 302
第一节 创办华文学校 302
第二节 戏曲、报刊、中国特色建筑 306
第三节 宗教信仰 316
第四节 医疗服务、华人墓葬与“拾骨重捡” 324
第三编 禁止入境时期(1923—1946) 349
第九章 政府对华侨的政策与华侨的抗争 349
第一节 1923年“排民法”的产生及原因 349
第二节 华侨的抗争 356
第十章 唐人街的衰落与华侨社会的变更 364
第一节 华侨华人人口变迁 364
第二节 职业和生活状况 371
第三节 唐人街的没落 375
第四节 侨社侨团的发展与作用 390
第五节 华侨社区中的弊端 401
第十一章 华人对中国抗战和二战的贡献 415
第一节 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415
第二节 对二战的贡献 427
第三节 对祖国和加拿大的贡献 445
第十二章 华文教育、报刊和戏剧、医疗卫生、宗教、墓葬活动 456
第一节 华文教育 456
第二节 戏剧与音乐 467
第三节 报刊 474
第四节 宗教、医疗、墓葬 478
第四编 选择入境时期(1947—1966) 502
第十三章 战后加拿大政府的华侨政策 502
第一节 华裔退伍军人的抗争 502
第二节 移民条例的更改 505
第十四章 唐人街与华人社会的发展和华人参政 535
第一节 人口分布 535
第二节 华侨的职业 547
第三节 唐人街 553
第四节 社团的发展与多元化 562
第五节 华人参政的先声 578
第十五章 华文教育、报刊、华文文学和戏剧 594
第一节 华文教育 594
第二节 华文报刊与华文文学 601
第三节 戏剧、音乐舞蹈、电影娱乐 606
附录: 621
一、主要地名和省市名中英文对照表 621
二、主要人名中英文对照表 632
后记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