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 4
1.1.3 研究意义 5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历程 5
1.2.1 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 6
1.2.2 城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9
1.2.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10
1.2.4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12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1.3 城市公共安全相关术语 16
1.3.1 承载力 16
1.3.2 城市公共安全 17
1.3.3 灾害风险分析 18
1.3.4 综合评价 18
1.4 主要研究工作 19
1.4.1 研究思路 19
1.4.2 关键科学问题 19
1.4.3 技术路线 21
1.4.4 研究方法 21
1.4.5 研究内容 23
1.4.6 研究框架 24
第2章 城市安全基础研究 26
2.1 基础理论构成 26
2.1.1 理论基础 26
2.1.2 相关基础理论支撑 26
2.1.3 城市公共安全理论 27
2.2 相关理论方法 28
2.2.1 环境承载力理论 28
2.2.2 灰色关联分析 31
2.2.3 因子分析法 31
2.2.4 主成分分析法 32
2.2.5 层次分析法 33
2.3 安全科学理论 35
2.3.1 城市风险分析理论 35
2.3.2 防灾减灾理论 39
2.4 城市公共安全理论 41
2.4.1 安全城市理论 41
2.4.2 可防卫空间理论 42
2.4.3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44
2.4.4 安全社区 45
2.4.5 城市安全规划 45
2.5 本章小结 46
第3章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规划问题 48
3.1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现状 48
3.1.1 规划实践中存在问题 48
3.1.2 可持续发展问题 50
3.1.3 成果实用性问题 51
3.1.4 城市安全工程建设问题 52
3.2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规划类型 53
3.2.1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 53
3.2.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类型 54
3.2.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阶段 54
3.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探索 55
3.3.1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系统研究 55
3.3.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57
3.4 本章小结 59
第4章 城市灾害与风险分析原理 60
4.1 城市灾害概述 60
4.1.1 城市与灾害 60
4.1.2 城市灾害 61
4.1.3 城市灾害特征 63
4.2 城市灾害类型 63
4.2.1 灾害类型 63
4.2.2 城市灾害主要类型 63
4.3 城市灾害风险评价 69
4.3.1 灾害风险分析 69
4.3.2 灾害预防 72
4.3.3 城市灾害风险评价与损失预测 73
4.4 本章小结 74
第5章 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与优化 75
5.1 城市灾害风险分析 76
5.1.1 信息收集与调查 76
5.1.2 风险水平确定 77
5.1.3 致灾因子分析 80
5.1.4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81
5.1.5 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易损性权重 82
5.1.6 风险因子确定 84
5.2 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体系构建 84
5.2.1 编制指标原则 85
5.2.2 评价方法选择 85
5.2.3 评价体系分类 86
5.2.4 指标筛选与分析 87
5.3 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步骤 93
5.3.1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93
5.3.2 综合评价的权重确定 94
5.3.3 因子分析 94
5.3.4 主成分得分 95
5.3.5 城市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96
5.3.6 安全承载力模型 98
5.4 应对灾害的城市安全规划优化 99
5.4.1 应对公共安全的定量方法 100
5.4.2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优化 101
5.4.3 社区公共安全体系优化 102
5.5 本章小结 105
第6章 宾县公共安全评价体系与优化 106
6.1 风险分析 106
6.1.1 灾害信息收集 107
6.1.2 致灾因子分析 109
6.1.3 承灾体分析 113
6.1.4 风险因子确定 117
6.2 公共安全承载力体系构建 119
6.2.1 指标筛选与分析 119
6.2.2 指标体系建立 120
6.2.3 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 123
6.3 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结果分析 127
6.3.1 主成分1 公共医护和基础设施安全因子 127
6.3.2 主成分2 公共医疗保障和农技安全因子 129
6.3.3 主成分3 饮水和生态环境安全因子 130
6.3.4 主成分4~7其他主要安全因子 132
6.3.5 各指标标准值区间确定 134
6.4 宾县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135
6.4.1 公共医疗体系安全规划优化 135
6.4.2 防灾避难设施规划优化 140
6.4.3 重点基础设施安全规划优化 148
6.4.4 乡镇公共设施安全规划优化 153
6.5 本章小结 159
第7章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体系与优化 161
7.1 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程序 161
7.2 社区安全风险分析 162
7.2.1 事故及灾害风险评价调查 162
7.2.2 致灾因子分析 166
7.2.3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167
7.2.4 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易损性权重 167
7.2.5 风险因子确定 167
7.3 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体系构建 171
7.3.1 主成分评价体系构建 171
7.3.2 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 171
7.3.3 评价结论 175
7.3.4 各指标标准值区间确定 181
7.4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183
7.4.1 社区整体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183
7.4.2 用地性质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185
7.4.3 交通服务优化 190
7.4.4 社区规划应急救援管理优化 194
7.5 案例分析 195
7.5.1 社区安全改进前概况 195
7.5.2 社区安全改进建议 197
7.5.3 社区安全改进结果 199
7.6 本章小结 202
第8章 哈尔滨公园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 203
8.1 灾害及风险评价调查 203
8.1.1 哈尔滨城市灾害 203
8.1.2 哈尔滨存在风险及现状问题 204
8.1.3 哈尔滨公园实地安全调研 206
8.2 哈尔滨公园风险分析 207
8.2.1 哈尔滨区域可达性分析 207
8.2.2 致灾因子分析 210
8.2.3 公园数据选取 211
8.2.4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220
8.2.5 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易损性权重 221
8.2.6 风险因子确定 222
8.3 哈尔滨公园安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 224
8.3.1 指标选取 224
8.3.2 哈尔滨公园防灾指标体系构建 225
8.3.3 哈尔滨公园防灾主成分分析 226
8.3.4 主成分分析 229
8.4 哈尔滨公园防灾规划优化 232
8.4.1 空间布局最优化 232
8.4.2 用地布局 232
8.4.3 哈尔滨公园防灾规划 234
8.5 本章小结 238
参考文献 239
附录A 宾县风险承灾体权重赋值专家咨询表 246
附录B 宾县公共安全风险因子重要性调查问卷 249
附录C 宾县公共安全基础指标数据 251
附录D 宾县各乡镇描述统计量表 253
附录E 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254
附录F 各社区调研概况 257
附录G 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数据处理 270
编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