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2
第一节 铜鼓研究的现状 2
一、国外的铜鼓研究 2
二、国内的铜鼓研究 3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现状 9
一、立法保护 9
二、生产性保护 11
三、数字化保护 13
四、政府行为保护 16
五、产业化保护 19
六、学校保护 23
七、传承人保护 28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及创新 30
一、研究意义 30
二、基本思路和创新 31
三、研究方法 31
第二章 铜鼓文化的重要性 34
第一节 铜鼓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34
一、铜鼓的起源 34
二、铜鼓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37
第二节 铜鼓的分类与文化的多样性 42
一、滥觞期:万家坝型铜鼓 43
二、成熟期:石寨山型和东山早期型铜鼓 44
三、发展期: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和东山晚期型的铜鼓 45
四、式微期:遵义型、麻江型和西盟型铜鼓 46
第三节 铜鼓文化与?文化 49
一、孕育铜鼓文化的?文化 49
二、铜鼓艺术与?文化 51
三、铜鼓使用与?文化 59
第四节 铜鼓比铜鼎有更丰富的社会文化功能 69
一、铜鼎的社会文化功能 70
二、铜鼓的社会文化功能 73
三、铜鼎与铜鼓社会文化功能比较 79
第五节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 81
第六节 铜鼓文化是亟需保护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82
一、铜鼓文化是活态文化 82
二、铜鼓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90
第三章 铜鼓文化现状 94
第一节 铜鼓文化曾经遇到的摧残 94
第二节 从广西活态铜鼓文化看铜鼓文化现状 98
一、文献资料中的广西铜鼓 98
二、村寨复兴的铜鼓文化 105
三、城市活态的铜鼓文化 118
四、广西活态铜鼓文化的困境 128
第三节 东南亚的铜鼓文化 135
一、铜鼓在东南亚各国的分布 135
二、老挝铜鼓调查 150
第四章 铜鼓文化的保护研究 186
第一节 南丹里湖白裤瑶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86
一、化里村白裤瑶铜鼓的田野考察 187
二、白裤瑶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7
第二节 贵州布依族铜鼓文化与“十二则”的传承 224
一、布依族铜鼓习俗 224
二、布依族铜鼓“十二则”鼓乐 234
三、布依族铜鼓的传承和保护 242
第三节 壮族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50
一、壮族的传世铜鼓 250
二、壮族铜鼓文化的复兴 258
三、壮族铜鼓铸造工艺的复兴 266
第五章 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 288
第一节 参与申报第一批国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试点工程 288
一、以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为题申报的原因 288
二、制订的工作方案 289
三、制订的保护计划 291
四、已完成的保护工作 292
第二节 参与申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 294
第三节 开展布依族铜鼓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296
一、整理濒临失传的布依族铜鼓乐谱“十二则” 296
二、尝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入高等教育 309
第四节 参与河池铜鼓的数字化工作 310
第五节 组织和参与东兰民间传世铜鼓文化论坛 312
第六节 铜鼓的铸造试验 313
一、用现代方法和技术进行的铜鼓铸造试验 313
二、与民间工匠合作铸造铜鼓 314
第六章 铜鼓文化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318
第一节 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与基本措施 318
一、保护的理念 318
二、保护的基本措施 322
第二节 铜鼓文化的保护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实现 328
一、政府部门主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328
二、发挥博物馆保护和宣传铜鼓文化的特殊作用 331
三、营造宽松的文化生态,引导民众自觉保护、传承铜鼓文化 333
四、组织并鼓励铜鼓艺人传、帮、带 335
五、发挥学者和研究部门的智库作用 337
六、鼓励企业开发与赞助 337
七、推动媒体积极宣传 339
结束语 340
参考文献 342
索引 354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