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工程项目生态评价理论 2
第1章 绪论 2
1.1 我国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2
1.2 大型建设项目外部影响 6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1
第2章 工程项目生态系统概念与原理 14
2.1 大型公共工程 14
2.2 建设项目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7
2.3 大型公共工程的新内涵 19
2.4 生态学的引入和相关研究 20
2.5 工程项目生态系统 23
2.6 工程项目生态系统的原则、组成及功能 29
2.7 工程项目生态系统演化和平衡 31
第3章 大型公共工程共生理论分析 36
3.1 共生理论的引入 36
3.2 大型公共工程共生系统分析 39
3.3 大型公共工程共生条件分析 45
3.4 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交互体系 50
第4章 工程项目生态评价方法 56
4.1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述评 56
4.2 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 61
4.3 生态足迹原理与计算 71
4.4 能值-复合生态足迹方法原理 74
4.5 能值-复合生态足迹分析 76
第5章 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80
5.1 GIS技术发展与应用 80
5.2 智能体(Agent)技术 81
5.3 GIS-agent集成实现技术 83
第二篇 能值方法工程案例 92
第6章 零能耗建筑能值分析 92
6.1 零能耗建筑 92
6.2 零能耗建筑评价及其标准 95
6.3 Odum能值波动模型与零能耗建筑 96
6.4 SD太阳能建筑成本评价与Multi-agent模拟 102
6.5 相关计算结果 126
第7章 房地产业能值分析 137
7.1 产业生态学与房地产业 137
7.2 房地产业能值模型和评价指标 138
7.3 厦门市房地产业 141
7.4 厦门市房地产业能值分析 146
第8章 三峡工程能值分析 166
8.1 三峡工程的认识变迁 166
8.2 三峡工程经济评价 168
8.3 三峡工程能值评价 169
8.4 比较与结论 176
第三篇 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 178
第9章 大型公共项目可持续能力指标体系 178
9.1 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概念与分析 178
9.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179
9.3 现行关于项目评价的比较分析 183
9.4 项目可持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85
9.5 大型公共工程可持续能力实现 189
第10章 大型公共工程贡献能力指标体系 196
10.1 贡献能力机理分析 196
10.2 环境相容能力 198
10.3 经济推动能力 215
10.4 社会协调能力 221
第11章 大型公共工程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225
11.1 相关的理论 225
11.2 工程发展能力LCA评价方法 229
11.3 技术改造能力 230
11.4 投资回报能力 232
11.5 材料友好能力 232
11.6 功能保持能力 234
11.7 管理控制能力 235
11.8 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框架 235
第12章 沪宁高速工程可持续能力实证研究 237
12.1 沪宁高速公路工程 237
12.2 沪宁高速环境相容能力 241
12.3 沪宁高速经济推动能力 247
12.4 沪宁高速社会协调能力 259
12.5 沪宁高速工程发展能力 259
12.6 沪宁高速能值-复合生态足迹计算 260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