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2
第1章 绪论 2
1.1 植物病害的概念 3
1.2 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
1.2.1 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3
1.2.2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4
1.3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6
1.4 植物病害的类型 7
1.4.1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7
1.4.2 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 7
1.5 植物病害的症状 8
1.5.1 症状的概念 8
1.5.2 症状的变化 10
1.6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11
互动学习 11
名词解释 11
第2章 植物病原物 13
2.1 植物病原菌物 13
2.1.1 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性状 13
2.1.2 植物病原菌物的分类 18
2.1.3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21
2.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1
2.2.1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41
2.2.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43
2.2.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45
2.2.4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50
2.3 植物病毒 51
2.3.1 植物病毒的一般形态、结构与组分 51
2.3.2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54
2.3.3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55
2.3.4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57
2.3.5 植物病毒的诊断鉴定原理 58
2.3.6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 59
2.3.7 植物类病毒 60
2.4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61
2.4.1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结构 62
2.4.2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63
2.4.3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64
2.4.4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65
2.4.5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69
2.5 寄生性植物 70
2.5.1 寄生性植物概述 70
2.5.2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71
2.5.3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71
2.5.4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72
互动学习 75
名词解释 76
第3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79
3.1 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79
3.1.1 寄生性 79
3.1.2 致病性 80
3.1.3 致病性遗传变异 81
3.1.4 病原物致病机制 84
3.2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及其变异 89
3.2.1 寄主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89
3.2.2 寄主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90
3.2.3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及其机制 92
3.2.4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100
互动学习 104
名词解释 104
第4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06
4.1 侵染过程 106
4.1.1 接触期 106
4.1.2 侵入期 109
4.1.3 潜育期 113
4.1.4 发病期 115
4.2 病害循环 115
4.2.1 初侵染和再侵染 116
4.2.2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117
4.2.3 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120
4.3 植物病害的流行 122
4.3.1 植物病害的计量 122
4.3.2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 124
4.3.3 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25
4.3.4 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128
4.3.5 病害流行的因子 130
4.4 植物病害的预测 131
4.4.1 预测的种类 131
4.4.2 预测依据 132
4.4.3 预测方法 133
互动学习 135
名词解释 135
第5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36
5.1 植物病害的诊断 136
5.1.1 诊断的意义 136
5.1.2 诊断的程序 137
5.1.3 柯赫氏法则 141
5.1.4 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142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 147
5.2.1 植物病害防治及综合治理的定义 147
5.2.2 植物检疫 148
5.2.3 农业防治 152
5.2.4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154
5.2.5 生物防治 157
5.2.6 物理防治 160
5.2.7 化学防治 161
互动学习 164
名词解释 165
下篇 农作物主要病害 167
第6章 小麦病害 167
6.1 小麦锈病 167
6.1.1 小麦条锈病 167
6.1.2 小麦秆锈病 172
6.1.3 小麦叶锈病 174
6.2 小麦白粉病 176
6.2.1 症状 177
6.2.2 病原 177
6.2.3 病害循环 177
6.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78
6.2.5 防治 178
6.3 小麦腥黑穗病 178
6.3.1 症状 179
6.3.2 病原 179
6.3.3 病害循环 180
6.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0
6.3.5 防治 180
6.4 小麦散黑穗病 180
6.4.1 症状 181
6.4.2 病原 181
6.4.3 病害循环 181
6.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1
6.4.5 防治 182
6.5 小麦赤霉病 182
6.5.1 症状 182
6.5.2 病原 183
6.5.3 病害循环 184
6.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4
6.5.5 防治 184
6.6 小麦全蚀病 185
6.6.1 症状 185
6.6.2 病原 186
6.6.3 病害循环 187
6.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7
6.6.5 防治 187
6.7 小麦纹枯病 188
6.7.1 症状 188
6.7.2 病原 189
6.7.3 病害循环 189
6.7.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90
6.7.5 防治 190
6.8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191
6.8.1 症状 191
6.8.2 病原 191
6.8.3 病害循环 192
6.8.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92
6.8.5 防治 192
6.9 小麦根腐病 193
6.9.1 小麦普通根腐病 193
6.9.2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195
6.10 小麦病毒病 197
6.10.1 小麦黄矮病 197
6.10.2 小麦丛矮病 199
6.10.3 小麦土传病毒病害 200
互动学习 202
第7章 水稻病害 203
7.1 稻瘟病 203
7.1.1 症状 203
7.1.2 病原 205
7.1.3 病害循环 206
7.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06
7.1.5 防治 207
7.2 水稻纹枯病 208
7.2.1 症状 209
7.2.2 病原 209
7.2.3 病害循环 210
7.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10
7.2.5 防治 211
7.3 稻曲病 212
7.3.1 症状 212
7.3.2 病原 212
7.3.3 病害循环 213
7.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13
7.3.5 防治 213
7.4 水稻白叶枯病 214
7.4.1 症状 214
7.4.2 病原 215
7.4.3 病害循环 216
7.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16
7.4.5 防治 218
7.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219
7.5.1 症状 219
7.5.2 病原 219
7.5.3 病害循环 220
7.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20
7.5.5 防治 220
7.6 水稻条纹叶枯病 221
7.6.1 症状 221
7.6.2 病原 222
7.6.3 病害循环 222
7.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22
7.6.5 防治 223
7.7 水稻其他病害 224
7.7.1 水稻烂秧病 224
7.7.2 水稻恶苗病 224
7.7.3 水稻胡麻斑病 225
7.7.4 水稻赤枯病 226
7.7.5 水稻干尖线虫病 226
7.7.6 水稻叶鞘腐败病 227
7.7.7 水稻矮缩病 227
互动学习 228
第8章 杂谷病害 229
8.1 玉米大斑病 230
8.1.1 症状 230
8.1.2 病原 230
8.1.3 病害循环 231
8.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1
8.1.5 防治 231
8.2 玉米小斑病 232
8.2.1 症状 232
8.2.2 病原 233
8.2.3 病害循环 233
8.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4
8.2.5 防治 234
8.3 玉米纹枯病 235
8.3.1 症状 235
8.3.2 病原 236
8.3.3 病害循环 236
8.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6
8.3.5 防治 237
8.4 玉米丝黑穗病 237
8.4.1 症状 237
8.4.2 病原 238
8.4.3 病害循环 239
8.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9
8.4.5 防治 239
8.5 玉米瘤黑粉病 240
8.5.1 症状 240
8.5.2 病原 241
8.5.3 病害循环 241
8.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41
8.5.5 防治 242
8.6 玉米病毒病 242
8.6.1 玉米粗缩病 243
8.6.2 玉米矮花叶病 244
8.7 杂谷类其他病害 247
8.7.1 玉米茎基腐病 247
8.7.2 玉米灰斑病 248
8.7.3 玉米穗腐病 250
8.7.4 高粱散黑穗病 252
8.7.5 粟白发病 253
互动学习 254
第9章 薯类病害 255
9.1 马铃薯晚疫病 255
9.1.1 症状 256
9.1.2 病原 256
9.1.3 病害循环 258
9.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58
9.1.5 防治 259
9.2 马铃薯病毒病 260
9.2.1 症状 260
9.2.2 病原 261
9.2.3 病害循环 262
9.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2
9.2.5 防治 263
9.3 马铃薯环腐病 264
9.3.1 症状 264
9.3.2 病原 264
9.3.3 病害循环 265
9.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5
9.3.5 防治 265
9.4 马铃薯疮痂病 266
9.4.1 症状 266
9.4.2 病原 266
9.4.3 病害循环 266
9.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6
9.4.5 防治 267
9.5 甘薯黑斑病 267
9.5.1 症状 267
9.5.2 病原 268
9.5.3 病害循环 268
9.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9
9.5.5 防治 270
9.6 甘薯茎线虫病 271
9.6.1 症状 271
9.6.2 病原 271
9.6.3 病害循环 272
9.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73
9.6.5 防治 273
9.7 薯类其他病害 274
9.7.1 马铃薯软腐病 274
9.7.2 马铃薯黑点病 275
9.7.3 马铃薯粉痂病 276
9.7.4 马铃薯黑痣病 276
9.7.5 马铃薯早疫病 277
9.7.6 马铃薯褐腐病 278
9.7.7 马铃薯青枯病 279
9.7.8 甘薯软腐病 280
9.7.9 甘薯瘟 280
互动学习 281
第10章 棉麻病害 282
10.1 棉花黄萎病 282
10.1.1 症状 282
10.1.2 病原 283
10.1.3 病害循环 283
10.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83
10.1.5 防治 284
10.2 棉花枯萎病 284
10.2.1 症状 285
10.2.2 病原 286
10.2.3 病害循环 286
10.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87
10.2.5 防治 287
10.3 棉苗烂根病 288
10.3.1 症状 288
10.3.2 病原 289
10.3.3 病害循环 290
10.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90
10.3.5 防治 290
10.4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291
10.4.1 症状 291
10.4.2 病原 292
10.4.3 病害循环 292
10.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92
10.4.5 防治 292
10.5 棉铃病害 293
10.5.1 症状 293
10.5.2 病原 294
10.5.3 病害循环 295
10.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95
10.5.5 防治 296
10.6 麻类病害 296
10.6.1 红麻炭疽病 297
10.6.2 红麻、黄麻根结线虫病 298
互动学习 299
第11章 油料作物病害 300
11.1 大豆胞囊线虫病 300
11.1.1 症状 301
11.1.2 病原 301
11.1.3 病害循环 302
11.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2
11.1.5 防治 302
11.2 大豆灰斑病 303
11.2.1 症状 303
11.2.2 病原 303
11.2.3 病害循环 304
11.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4
11.2.5 防治 304
11.3 大豆霜霉病 305
11.3.1 症状 305
11.3.2 病原 306
11.3.3 病害循环 306
11.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6
11.3.5 防治 307
11.4 大豆根腐病 307
11.4.1 症状 307
11.4.2 病原 308
11.4.3 病害循环 309
11.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9
11.4.5 防治 310
11.5 大豆菌核病 310
11.5.1 症状 311
11.5.2 病原 311
11.5.3 病害循环 311
11.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2
11.5.5 防治 313
11.6 花生青枯病 313
11.6.1 症状 313
11.6.2 病原 314
11.6.3 病害循环 314
11.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4
11.6.5 防治 315
11.7 花生根结线虫病 315
11.7.1 症状 316
11.7.2 病原 316
11.7.3 病害循环 316
11.7.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7
11.7.5 防治 317
11.8 油菜菌核病 318
11.8.1 症状 318
11.8.2 病原 319
11.8.3 病害循环 319
11.8.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9
11.8.5 防治 320
11.9 油菜白锈病 320
11.9.1 症状 320
11.9.2 病原 321
11.9.3 病害循环 321
11.9.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1
11.9.5 防治 321
11.10 油菜霜霉病 322
11.10.1 症状 322
11.10.2 病原 322
11.10.3 病害循环 323
11.10.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3
11.10.5 防治 323
11.11 油菜病毒病 323
11.11.1 症状 324
11.11.2 病原 324
11.11.3 病害循环 324
11.1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4
11.11.5 防治 325
11.12 向日葵锈病 325
11.12.1 症状 326
11.12.2 病原 326
11.12.3 病害循环 326
11.1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7
11.12.5 防治 327
互动学习 327
第12章 其他病害 328
12.1 甘蔗凤梨病 328
12.1.1 症状 328
12.1.2 病原 329
12.1.3 病害循环 329
12.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0
12.1.5 防治 330
12.2 甜菜黄化病 331
12.2.1 症状 331
12.2.2 病原 331
12.2.3 病害循环 331
12.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2
12.2.5 防治 332
12.3 甜菜褐斑病 333
12.3.1 症状 333
12.3.2 病原 333
12.3.3 病害循环 334
12.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4
12.3.5 防治 335
12.4 甜菜根腐病 335
12.4.1 症状 336
12.4.2 病原 337
12.4.3 病害循环 337
12.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7
12.4.5 防治 338
12.5 烟草黑胫病 339
12.5.1 症状 339
12.5.2 病原 340
12.5.3 病害循环 340
12.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0
12.5.5 防治 341
12.6 烟草病毒病 341
12.6.1 症状 342
12.6.2 病原 342
12.6.3 病害循环 343
12.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4
12.6.5 防治 344
12.7 烟草赤星病 345
12.7.1 症状 345
12.7.2 病原 346
12.7.3 病害循环 346
12.7.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6
12.7.5 防治 347
12.8 烟草野火病和烟草角斑病 347
12.8.1 症状 348
12.8.2 病原 348
12.8.3 病害循环 349
12.8.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9
12.8.5 防治 349
互动学习 350
参考文献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