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教师与学生心理 3
第一章 教师心理 3
第一节 教师角色 3
一、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3
二、教师角色对学生的影响 6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品质 9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9
二、教师的教学技能 15
三、教师的专业道德 20
第三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 26
一、教师成长的阶段 26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对比研究 29
三、教学专长的特点 36
四、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38
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44
第一节 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44
一、认知发展理论关注的三个问题 44
二、发展的一般规律 46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7
一、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 47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54
三、皮亚杰理论的新进展 57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59
一、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 59
二、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64
第三章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67
第一节 人格的发展 67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 67
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意义 70
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73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76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 76
二、自我意识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78
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80
第三节 道德认知的发展 84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84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88
第四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99
第一节 学习风格差异 99
一、学习风格概述 99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101
三、学习风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05
第二节 智力差异 109
一、智力的含义 109
二、传统智力理论 110
三、现代智力理论 112
第三节 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 124
一、智力差异的表现 124
二、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 128
第五章 学习动机 130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30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130
二、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135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137
一、强化论 137
二、需要层次理论 139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 140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42
五、归因理论 144
六、自我决定论 145
七、目标理论 147
八、自我价值理论 150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53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53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54
第二编 学习理论 161
第六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161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161
一、学习的定义 161
二、学习的作用 163
三、学习的分类 166
第二节 学习理论及其发展 172
一、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 172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73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77
四、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80
第七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90
第一节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0
一、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190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192
三、对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评价 193
第二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4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194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195
三、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评价 204
第三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06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 206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8
三、示范教学与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214
四、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215
第八章 认知学习理论 217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顿悟说 217
一、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217
二、对完形—顿悟说的评价 219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 221
一、布鲁纳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21
二、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223
三、对布鲁纳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 227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29
一、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29
二、奥苏伯尔的教学理论 234
三、对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238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41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241
一、信息储存 241
二、认知过程 245
三、元认知 252
第二节 信息加工视角下的知识观 256
一、知识的表征 256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261
第三节 信息加工视角下的技能观 263
一、技能的实质与分类 263
二、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265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 270
第十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77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77
一、知识观 277
二、学生观 278
三、学习观 279
四、教学观 281
第二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82
一、生成学习理论 282
二、认知灵活性理论 286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93
一、文化内化活动理论 293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296
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301
第三编 教学心理 309
第十一章 教学心理概论 309
第一节 从学习理论到教学理论 309
一、建立教学论的共识 309
二、两种取向的教学论 310
第二节 教学设计 314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与特征 314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317
第三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319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319
二、教学任务分析 326
三、教学事件的安排 333
第十二章 教学策略 337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37
一、讲解式教学 337
二、直接教学 343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49
一、自主学习 349
二、合作学习 353
三、探究学习 358
第三节 个别化教学策略 363
一、程序教学 363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365
三、掌握学习 365
第十三章 学习测评 371
第一节 测评理论概述 371
一、学习测评的相关概念 371
二、测验的类型与学业评价模式 372
三、学习测评的重要性 376
四、有效测评的标准 377
第二节 教师自编测验 379
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 379
二、教师自编测验的原则 380
三、教师自编测验的步骤 381
四、通用题型及其设计 384
第三节 真实性评价 391
一、什么是真实性评价 391
二、表现性评价 392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397
第十四章 课堂管理 402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402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402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406
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410
第二节 课堂环境管理 413
一、课堂时间管理 413
二、学生座位的分配 415
三、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416
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 420
一、课堂纪律的含义与类型 420
二、常规课堂纪律管理 421
三、课堂问题行为处理 424
参考文献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