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第2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胡塞尔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0182551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胡塞尔著名的《观念》的第二卷。原来观念三卷拟一并推出,现分别作为胡塞尔著作集中的一卷推出。观念三卷内容如下:卷1:纯粹现象学通论(约50多万字),卷2: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约40万字),卷3: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约10万字),第3卷后有附录3篇,一是胡塞尔相关论文数篇,二是中译者附论:论胡塞尔现象学的现代意义和作用,三是中外名词对照表;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 物质自然的构成 3

第一章 一般自然观念 3

1 自然概念和经验概念的初步界定(意义谓项之排除) 3

2 作为理论态度的自然科学态度 4

3 理论态度分析,理论兴趣分析 4

4 理论行为和“前所与的”意向体验 5

5 自发性和被动性;意识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 11

6 理论态度转换和反思转换间的区别 13

7 客体化的和非客体化的行为及其相关项 14

8 作为构成性元对象的意义对象 15

9 范畴的综合和感性物的〔aesthetische〕(“感性的”〔sinnliche〕)综合 16

10 物,空间幻象,感觉材料 18

11 自然作为纯事物〔Sachen〕领域 21

第二章 直观物本身的存在论意义层次 24

12 物质自然和动物自然 24

13 广延对于一般“物”结构以及特别对物质物结构的意义 25

14 广延对于动物结构的意义 28

15 物质性(实体)的本质 29

16 依存关系复多体中的物特性之构成 38

17 物质性和实体性 44

第三章 相对于感觉性躯体的感性知觉〔Aistheta〕 46

18 物构成的主体决定因素和客体物质物的构成 46

第二部分 动物自然的构成 75

导论 75

19 过渡到对作为自然客体的心灵的思考 75

20 关于通常词语“心灵的”之意义 76

21 “自我—人”概念 77

第一章 纯粹自我 81

22 作为「自我极轴」的纯粹自我 81

23 纯粹自我(「自我极轴」)之可理解性 84

24 纯粹自我之“可变性” 87

25 行为的极轴性:自我和客体 88

26 醒意识和钝意识 90

27 “自我—人”作为纯粹自我之环境组成成分 91

28 实在我作为超验客体被构成,纯粹自我作为内在所与者 93

29 内在领域内统一体的构成。作为纯粹自我内之沉积的持续性意指作用 93

第二章 心灵实在 101

30 实在的心灵主体 101

31 形式的—一般的实在概念 105

32 物质实在和心灵实在的基本区别 106

33 实在概念的更精确规定 113

34 自然主义态度和人格主义态度区分的必要性 115

第三章 心灵实在通过躯体的构成 119

35 通向“作为自然之人”的构成观 119

36 作为被定位感觉〔Empfindumgen〕(Empfindnisse〔感觉状态〕)之载体的躯体构成 119

37 视觉领域和触觉领域间的区别 122

38 躯体作为意志器官和作为自由运动载体 125

39 躯体对于高阶对象构成的意义 126

40 关于感觉定位和躯体的非物特性之进一步说明 127

41 躯体作为与其他物质物相对比的物质物之构成 130

42 按唯我论方式被构成的躯体之特性描述 132

第四章 在移情作用中的心灵实在的构成 134

43 其他动物的所与性 134

44 元现前〔Urpr?senz〕和连同现前〔Appr?senz〕 134

45 动物作为具有「连同现前内在性」之元现前的躯体物 135

46 移情作用对于“我—人”实在体之构成的意义 138

47 移情作用和自然构成 140

第三部分 精神世界的构成 145

48 导论 145

第一章 自然主义世界和人格主义世界的对比 146

49 人格主义态度与自然主义态度的对比 146

50 个人作为一周围世界的中点 155

51 个人团体中的个人 159

52 主体显现复多体和客体物 168

53 自然观点和精神观点之间的关系 173

第二章 作为精神世界基本法则的动机化 177

54 「自我省察」〔inspectio sui〕中的自我 177

55 在其对待周围世界行为中的精神自我 180

56 作为精神生命之基本法则性的动机化 184

57 纯粹自我和个人性自我,作为反思性自我统觉之客体 206

58 反思前个人性自我之构成 210

59 自我作为能力之主体 212

60 作为理性行为主体的个人,作为“自由自我”的个人 214

61 精神自我及其基础 230

第三章 精神世界对自然主义世界的本体论优先性 235

62 人格主义态度和自然主义态度的交错 235

63 心物平行关系和心物相互作用 241

64 自然的相对性,精神的绝对性 248

附录 255

Ⅰ 对构成的一种逐步描述的企图 255

Ⅱ 自我作为极轴,习性之自我 261

Ⅲ 耳内听音之定位 262

Ⅳ “精神世界构成”的初步构想 263

Ⅴ 精神生活中精神的前所与性 267

Ⅵ 自我省察(“我作”和“我有”) 269

Ⅶ 自我和其相对者 271

Ⅷ 论“躯体”和“精神”的统一 274

Ⅸ 精神的生产物 275

Ⅹ 个人性自我和周围世界。客观现实构成的层级 276

Ⅺ 按自然归纳法统握的人和自由人格 283

Ⅻ 对《观念2》第三部分的补充 288

Ⅰ)个人——精神及其心灵的基础(关于自我作为个人) 288

1 元感性〔Ursinnlichkeit〕和智性作用〔intellectus agens〕之间的区别 288

2 感性作为精神的心灵基础 290

3 自我的发展——自我行为和自我触发 294

Ⅱ)在自然科学态度中和精神科学态度中作为心灵的主体和作为精神的主体 296

1 心灵的实在性和人的实在性 296

2 心理物理因果性和物的因果关联域 300

3 心灵纳入自然的可能性 301

4 作为精神主体的人 303

5 作为主体间精神关系(不是自然关系)的移情作用 304

6 精神的自我和心理物理的自我 305

7 看作自然的主体和看作精神的主体 309

8 心理学观点和心理物理学观点的区别 313

9 作为心灵生命关联域的意识流、体验和意向性相关项 316

10 心理学观点中的精神物及其“阐释”的问题。关于自然的两个概念 317

11 精神科学观点将主体设定为绝对的。“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 321

12 精神科学态度中的自然。精神科学态度与现象学态度 325

ⅩⅢ 作为理论主题的“个人性主体” 331

ⅩⅣ 精神科学的态度。纳入精神科学态度中的自然科学。自然本身作为周围世界。不同种类的直观因果性。抽象的一科学的研究。在精神科学之内的自然科学。客体的概念 336

中译本附录 355

胡塞尔的《观念2》:分析和问题 355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