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能源外交理论研究 3
能源外交与能源外交战略的基本概念 3
能源外交的实践范畴 9
能源外交的理论范畴 19
能源外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30
《能源外交研究》发刊词 34
能源成为“地缘战略武器” 36
关于石油峰值理论的几点思考 41
第二篇 国际能源关系 45
世界能源外交形势的基本特点 45
2009年世界能源外交形势回顾 56
未来10年国际能源关系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 62
当前国际能源外交形势的基本特点 67
2011年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回顾与思考 74
现行国际能源秩序及我国应对举措 78
关于构建新型国际能源秩序的思考 86
《能源博弈大战》序言 90
国际油价止跌回升的可能拐点 94
国际油价居高不下,金融投机难辞其咎 100
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103
阿拉伯地区动乱对我国家利益的影响 110
“金砖四国”合作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 115
“天然气欧佩克”的建立前景及影响 120
联合国的能源活动及我国的联合国能源外交 127
第三篇 中国能源安全 137
中国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 137
应对国际能源安全挑战必须加强能源外交 146
我国面临的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 152
关于中国的能源需求 159
战略石油储备:逢低吸储正当时 163
“十二五”国家能源发展建言 165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 167
中国应对中东能源安全挑战之策 175
中国能源开发应尽快走向海洋 180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思路 183
第四篇 中国能源外交 195
加强能源外交理论研究 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 195
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的重大任务 200
2009年我国能源外交形势 205
2010年我国能源外交形势回顾:新环境,新进展 212
中国应抓住奥巴马能源新政的机会 220
抓紧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能源战略谋划 223
紧紧抓住国际能源合作的新机遇 226
关于核能合作的能源外交问题 230
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互利共赢的新型能源合作平台 234
加强同海湾国家能源合作的能源外交布局 240
政府部门如何支持油气企业“走出去” 243
能源企业“走出去”必须关注国际能源政治 263
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不宜过急 268
我国能源外交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71
确定我国国际能源合作目标的几个思考点 281
中国能源外交的基本原则 283
新十年中国的能源外交布局 312
我国能源外交的主要着力方向 318
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323
第五篇 中俄能源合作 329
中俄能源合作的宏观环境及应对之策 329
正确判断中俄能源合作形势与前景 333
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 340
中俄能源谈判的重大进展及其战略基础 349
俄罗斯“四大战略”调整对中俄油气合作的影响 354
深化中俄油气合作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367
抓住机遇 扎实推进中俄油气合作 369
在《俄罗斯能源外交》中文版首发式上的讲话 372
关于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的思考 374
关于推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建议 381
在中俄能源合作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385
是时候考虑投资俄罗斯的油气产业了 390
中俄能源合作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 393
贷款换石油:中俄能源合作的突破性进展 396
影响俄在东部油气开发中对华合作的基本因素 401
坚持互利共赢,深化中俄能源合作 407
对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前景仍应乐观期待 410
中俄天然气合作非大搞不可 415
关于中俄能源合作的思考 418
中俄应共同致力于全球能源治理 423
第六篇 大国能源外交 429
能源成为俄罗斯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 429
以油气谋取地缘战略利益成为俄罗斯的政策取向 433
俄罗斯对独联体和亚太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 440
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的能源外交 449
俄白能源争端的深层原因 469
俄罗斯真的要组建“天然气欧佩克”吗? 473
俄罗斯总统大选对中俄油气合作的影响 477
普京中亚行之谜:俄欧能源暗战 481
俄格冲突的能源博弈背景及其影响 483
俄罗斯对中东的能源战略 488
俄乌天然气之争:久拖不利,妥协也难 491
对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评估及我应对之策 493
关注奥巴马“能源新政” 498
第七篇 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503
关于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问题的思考 503
中美应努力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 507
世界主要国家议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 509
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问题是重大国际战略问题 523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努力及面临的困难 525
中国应走适合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 530
低碳发展与生态安全 536
给西方国家算一算“战争碳排放” 539
后记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