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时代发展与精神文明 1
一、人类的本性与文明的创造 1
1.文化与文明 1
2.文明的成长 3
3.文明的物质生成与精神凝聚 5
4.“两个文明”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 8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11
1.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现状 11
2.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观念误区 13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构成 17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经济价值 17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价值 19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价值 20
第一章 21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 22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 22
1.可持续发展与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 2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 25
3.中国文化转型与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 27
4.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与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 32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34
1.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 35
2.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机制 36
3.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原则 37
第二章 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39
一、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期待 39
1.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39
2.中国社会发展对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要求 41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要求 46
4.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49
二、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分析 52
1.国民的科技文化构成 52
2.国民科技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57
三、构建21世纪国民教育体系 65
1.教育体制改革对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意义 65
2.建立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 67
3.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转变 70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72
第三章 道德建设的新世纪思考 79
一、世纪末国民价值心态分析 79
1.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价值理想的失落 80
2.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矛盾冲突 91
3.价值选择的矛盾与价值评价的错位 98
二、道德现状的理性思考 107
1.社会公德的问题与对策 107
2.家庭道德的问题与对策 114
3.职业道德的问题与对策 125
三、社会发展与生态伦理 132
1.社会发展与生态伦理问题的提出 132
2.中国生态环境危机 134
3.国民的生态意识 137
4.生态环境的管理 14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塑造 146
1.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矛盾冲突 147
2.中国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 152
3.“平民化理想人格”的塑造 155
五、世纪转换与道德体系的重构 161
1.澄清价值观念的混乱 161
2.构建与国情相适应的道德调控体系 168
3.再塑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175
第四章 精神文明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 180
一、精神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构想 180
1.精神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180
2.精神文明的“硬约束”制度 185
二、精神文明法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189
1.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189
2.新世纪精神文明的立法建设 193
3.强化精神文明的执法力度 196
第五章 新世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202
一、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精神文明 203
1.城市现代化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期待 203
2.城市居民整体文明素质的问题分析 208
3.提高市民人文素质的战略思考 212
二、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 217
1.现代城市人的文明形象 217
2.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形象 223
3.城市文明管理形象 228
三、建设现代城市文化 234
1.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234
2.发展城市社区文化 238
3.塑造城市特色文化 242
第六章 新世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48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 248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观念上的误区 248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249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252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 252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258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266
三、建设21世纪农村精神文明的战略构想 270
1.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若干模式考察 270
2.21世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设计 277
第七章 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292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文明走向 292
1.现代企业发展的文化需求 293
2.现代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297
3.现代企业生命力与企业文化人的塑造 302
二、21世纪企业文化发展构想 306
1.培育现代企业精神 306
2.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311
3.培养优秀的企业家 316
4.提高企业职工文明素质 321
5.协调企业人际关系 326
6.构建企业文化网络 331
第八章 构建21世纪审美文化 336
一、审美文化的现状分析 337
1.“三元”并存的审美文化结构 337
2.大众审美文化的合理性及观念误区 340
3.文化生产主体的角色困惑 345
4.社会审美趣味的趋向 349
二、新世纪审美文化的构建 354
1.当代审美文化的转型 354
2.提升审美文化的品位 356
3.引导审美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359
4.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363
后记 369